日期:2022-12-03 00:00:00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5、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6、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7、圆周率实验:
8、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9、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0、取近似数的方法:
1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1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内项积等于两外项积。
14、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15、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16、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7、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18、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9、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0、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21、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2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23、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4、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26、小数的倒数:
27、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什么最小?
28、这个月哪项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9、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0、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31、减法的性质:
32、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33、小数乘法法则:
3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6、小数除法的意义
37、、长方形
38、、长方体
39、三角形
40、圆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同一底上的两底角和为90°的梯形,上下底中点的连线等于上下底中点的一半。
2、0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3、0没有倒数和负倒数,一个非0的数除以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4、除0外,任何数的的0次方等于1。
5、已知单位“1”用乘法计算
6、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7、被除数与商的大小关系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10、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圆的位置是由(__)确定的,圆的大小决定于(__)的长短。
13、圆的直径扩大4倍,圆的面积也扩大4倍。(__)
14、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__)
15、几个直径和为n的圆的周长=直径为n的圆的周长
16、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总体思路,记住一点,周长的概念,所有围成这个图形的线段或曲线的长度之和。所以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时,首先把阴影部分这个图形的轮廓画出来,找出这个图形都由哪些线段、哪些曲线组合起来的。再分别求出这些线段、曲线的长度,最后相加。比如,这个图形:
17、半圆的面积,即整圆面积的一半:半圆面积=πr?÷2
1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19、观察的范围将眼睛、障碍物的最高处这两点连成线,并将这条线延长,线的一侧没被障碍物挡住的部分就是观察到的范围。站的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离观察物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
20、百分数化成小数时,把(百分号)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形式,再化成(最简)分数。
21、生活中的百分率:
22、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23、已知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24、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5、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2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27、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8、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9、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0、只修改970405的某一个数字,就可使修改后的六位数能被225整除,修改后的六位数是_____。
31、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32、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33、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34、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35、画线段图:
36、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公因数就是1。
37、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8、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9、乘法分配律:
40、减法的性质:
41、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42、分数加减法应用题: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43、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4、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45、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写为分数(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分)
46、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7、化简比:
4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9、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50、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51、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52、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5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4、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5、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56、比和比例的联系:
57、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58、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59、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60、圆和点的位置关系: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0≤PO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小数除法法则:
3、连结梯形对角线中点的线段等于两底的一半。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5、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6、分数乘分数的的计算方法
7、找单位“1”的方法
8、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20是25的几分之几? 20÷25=4/5
10、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12、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3、甲圆直径长8厘米,是乙圆直径的40%。乙圆的周长是(__)。
1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 =d÷2)
15、周长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16、加法交换律:a+b=b+a
17、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18、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19、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20、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21、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
2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2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4、分数单位: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5、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26、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
27、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8、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9、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10。
3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3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3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3、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3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5、、长方体
36、圆形
37、圆柱体
3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39、分数除法应用题:
40、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1、用份数解: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42、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4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4、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45、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46、小数的倒数:
47、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48、比和比例的意义:
49、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圆中最长的弦为直径。
50、内心和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2、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V=πr2h ;如S为底面积,高为h,体积为V:V=Sh
3、圆锥体展开图的'绘制:圆锥体展开图由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和一个圆(圆锥的底面)组成。(如右图)在绘制指定圆锥的展开图时,一般知道a(母线长)和d(底面直径)
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5、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7、求近似数:
8、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 …….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比的意义
10、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1、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12、判断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
13、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为该数的倒数。
14、负数:
1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16、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17、圆柱的切割:
18、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19、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20、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21、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2、33……、
23、看图答题
24、读法:在所读数的前面加上“负”
25、摄氏度
26、从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观察会得到圆;从圆柱的正面或侧面观察会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
27、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那么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2h,V=π(d÷2)^2h,V=π[C÷(2π)]^2h
28、两个圆柱的半径比是1:a(a>0),高的比是a: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a。
29、利用V=Sh÷3计算圆锥的体积时不要忘记除以3或乘1/3。
30、统计。
31、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2、画高:
33、税率
34、某人闲着无事,在纸上从9一直写到309,它一共写了多少个数字?
35、自然数从1到n,共用了942个数字,n是几?
36、在1、2、3、4、5……499、500.问数字“2”在这些数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37、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38、折线统计图:
39、温馨提示: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规定哪个量为正(或负)。如果上升用正数表示,那么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40、多位数乘法法则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在的导数。
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3、充要条件。
4、函数的单调性;
5、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6、弧度制;
7、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8、函数的奇偶性;
9、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0、线段的定比分点;
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2、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13、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14、两条直线的交角;
15、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16、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8、直线和*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9、两个*面的位置关系;
20、两个*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1、棱柱;
22、排列;
2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24、随机事件的概率;
25、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26、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27、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28、空间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9、异面直线:
30、解决不等式的有关问题:
31、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
32、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3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34、扇形弧长l=nπr/180
3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36、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37、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38、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39、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40、集合的表示:(1){?}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4
4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A?B有两种可能
42、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43、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44、常用的函数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45、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46、棱锥S—h—高V=Sh/3。
4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48、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49、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50、等比数列性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3、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4、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6、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减法公式:
8、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9、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0、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1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2、在身份证编码中,第十七位代码表示性别:单数男性,双数女性。
13、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14、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15、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6、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17、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1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19、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20、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2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3、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2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2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26、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27、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28、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29、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30、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31、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32、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3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34、只要是*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35、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36、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37、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
38、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认识年、月、日1。1年有12个月。
39、记忆大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2)歌诀记忆法。(3)单、双数记忆法。
40、闰年:2月有29天的月份是*年,*年有365天。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小学语文六年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易读错音节。权衡撇下撰写打扰要强好胜折服悲悯粘贴丑陋惬意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任选两个造句。折服悲悯景仰唐突顶礼膜拜静默恬静由衷震颤神秘莫测
3、结合课文语境,体会作者为什么这么写。⑴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⑵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⑶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4、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5、并列关系: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不是......而是......;有时......有时......;既......又......;又......又......;那么......那么......
6、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又......;......就......;接着......
7、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8、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9、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0、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1、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12、大海捞针————————没处寻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5、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6、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17、对牛弹琴————————白费劲
18、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19、竹笋出土————————节节高
20、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21、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22、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23、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24、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25、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26、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27、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28、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29、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30、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31、车到山前————————必有路
32、打破砂锅————————问到底
33、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34、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5、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36、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37、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8、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3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40、句子的构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7)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2、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
3、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4、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5、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你清楚吗,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它归哪个象限呢?你知道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终边相同的角和相等的角的区别吗?
6、.数量积与两个实数乘积的区别:
7、在用点斜式、斜截式求直线的方程时,你是否注意到不存在的情况?
8、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是什么?(起点,中点,分点以及值可要搞清),在利用定比分点解题时,你注意到了吗?
9、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与双曲线中的两个特征三角形你掌握了吗?
10、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想一想在双曲线中的结论?)
1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p="">
12、d=R—r两圆内切;两圆的圆心距离之和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差。
13、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4、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5、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0,a<0。
16、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17、数列单调性问题能否等同于对应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数列是特殊函数,但其定义域中的值不是连续的。)
18、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你会写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吗?会写简单的三角不等式的解集吗?(要注意数形结合与书写规范,可别忘了),你是否清楚函数的图象可以由函数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吗?
19、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椭圆,双曲线二次项系数为零时直线与其只有一个交点,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
20、线面*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21、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22、在△ABC中,∠C=90°,a=1,c=4,则sinA的值为
23、余弦定理对于确定三角形形状非常有用,只需要知道角的余弦值为正,为负,还是为零,就可以确定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
24、如果函数f(x)在点x0处可导,那么函数y=f(x)在点x0处连续.
25、列举法:{a,b,c……}
26、“包含”关系—子集
27、“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28、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29、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30、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31、(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2、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3、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34、先看笔记后做作业。有的高中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35、主动复*结提高。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时是教师替学生做总结,做得细致,深刻,完整。高中是自己给自己做总结,老师不但不给做,而且是讲到哪,考到哪,不留复习时间,也没有明确指出做总结的时间。
36、集合元素具有
37、棱柱及其性质、*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及其性质。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注意运用向量的方法解题)
38、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39、如何对总体分布进行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理解频率分布直方图矩形面积的几何意义。)
40、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40句菁华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
简洁的励志早安语录 400句菁华经典qq空间正能量的句子 400句菁华妇女节祝福 300句菁华三八节快乐祝福语 60句菁华做人名言警句 60句菁华描写荷花优美句子 60句菁华祝学生考出好成绩的祝福语 60句菁华2021年企业春节贺词 50句菁华2021年qq爱情性签名 50句菁华520抖音最火的文案 50句菁华一些简短唯美的爱情祝福语 50句菁华初三老师评语 50句菁华四年级优美段落 50句菁华学生必背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感谢暖心句子 50句菁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微信祝福语 50句菁华献给老师的教师节祝福语 50句菁华简短的晚安正能量语录摘录 50句菁华
表达伤心难过的句子 50句菁华高考励志霸气标语 50句菁华鼓励孩子们努力上进的短句子 50句菁华2022除夕夜给女朋友的简短祝福语 40句菁华儿童节美好祝福语 40句菁华儿童节送女朋友祝福语 40句菁华刻苦学习格言 40句菁华十字以内的唯美短句子 40句菁华周末短信问候客户 40句菁华在父亲节谢谢父亲的句子 40句菁华带有清明的句子 40句菁华形容心疼的诗词 40句菁华形容爱情悲伤的诗句 40句菁华微信语录 40句菁华描写月亮的伤感文案 40句菁华有关梦想的优美句子 40句菁华爱情经典哲理名言 40句菁华2021年的爱情短信 3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