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3 00:00:00
1、“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2、“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3、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4、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5、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6、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7、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8、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9、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10、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1、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12、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3、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14、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5、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6、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7、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20、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2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22、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23、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24、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5、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26、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27、氯气遇到干燥布条不褪色,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8、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29、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0、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1、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嗤嗤”声。
32、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33、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34、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35、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36、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37、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38、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39、在加热至沸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40、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1)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显蓝色。
3、Na2CO3: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
4、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5、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6、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7、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8、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9、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10、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1、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衡、物料*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12、离子是否共存:
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15、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16、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17、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8、油脂、淀粉、蛋白质、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9、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0、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21、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2、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23、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24、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25、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26、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27、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28、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29、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30、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31、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32、离子反应
33、气味
34、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35、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6、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37、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38、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39、乙烯水化法:
40、葡萄糖发酵法:
41、水及水溶液2. 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 NaHSO4
42、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3、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4、S(-2):硫化氢及硫化物2. 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45、Zn、Mg、Fe等单质如 Mg + Br2 = MgBr2
46、NaOH等强碱:因为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后 *衡向右移动
47、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48、反应方程式:
49、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50、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2)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衡的移动
3、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4、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气体的溶解性:
7、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8、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9、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10、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11、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12、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1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1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15、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16、符号是mol。
17、计算公式:n=N/NAn=m/M
18、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19、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20、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21、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22、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23、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4、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25、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26、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8、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9、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0、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会大大减小,所以可利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CO2,也可利用饱和NaHCO3洗涤CO2中的酸性气体杂质。
31、NaHCO3溶液与Ca(OH)2或Ba(OH)2溶液混合时,会因相对量的大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例如少量的NaHCO3与大量的Ca(OH)2的反应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大量NaHCO3与少量Ca(OH)2的反应为: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
32、“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3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34、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35、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36、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3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38、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39、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40、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41、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42、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3、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44、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4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46、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NH3↑H2O。
47、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48、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49、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50、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3)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2、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3、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4、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5、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6、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7、高中化学必背的知识点汇总
8、最全的高一化学知识要点归纳
9、原电池原理
10、Na2CO3、NaHCO3热稳定性的探究
11、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体放出,化学方程式为:
12、Na2CO3溶液与CaCl2、BaCl2、Ca(NO3)2、Ba(NO3)2等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溶液与它们则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利用此现象可区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13、“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14、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1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1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17、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18、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19、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20、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21、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22、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23、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24、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5、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26、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27、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28、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9、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30、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31、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32、氧化性:
3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3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 、hf、ch3ch2oh。
35、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36、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是加成褪色、苯酚是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3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38、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9、Fe3+离子是黄色的
40、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有比浓硝酸更强的氧化性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4)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50句菁华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4、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5、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6、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7、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8、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CHONP)。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核酸初步水解成许多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9、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0、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1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13、激素调节的特点:
14、基础:免疫系统
15、细胞免疫的过程:
16、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17、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18、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19、“S型增长”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0、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2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2、生物多样性①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23、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24、乳酸菌是细菌,全称叫乳酸杆菌。
25、一般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进行光解,这就是证明“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的例子。
26、人属于需氧型生物,人的体细胞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但红细胞却进行无氧呼吸。
27、矿质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例外。
28、纤维素在人体中是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进肠的蠕动,有利于防止结肠癌,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了,所以也称为“第七营养物质”。
29、化学元素“砷”是唯一可以使人致癌而不使其他动物致癌的致癌因子。
30、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蚁就是孤雌生殖,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
31、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体,进行无性生殖。
3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33、步骤:
34、还原糖的检测
35、蛋白质的检测
36、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37、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38、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39、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0、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4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4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43、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5、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46、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47、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8、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50、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5)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Ca(OH)2+2H3PO4=Ca3(PO4)2↓+6H2O
2、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5、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6、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7、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8、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9、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0、实验装置p34、p35
11、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1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1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14、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15、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16、硬水和软水
17、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18、元素周期表
19、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0、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1、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2、还原性c+2cuo==2cu+ co2
23、焦炭 炼钢
24、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25、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6、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7、设备:高炉
28、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29、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30、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1、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32、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3、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4、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5、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6、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37、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8、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39、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0、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6)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40句菁华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6、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7、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8、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9、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0、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12、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13、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4、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6、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17、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18、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19、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20、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21、淡黄色固体:硫磺;
22、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3、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4、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5、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26、、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27、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28、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29、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30、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31、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32、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33、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34、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5、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6、溶液
3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8、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39、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等大多数金属块状固体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40、盐的溶解性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高考化学知识点 60句菁华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 50句菁华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50句菁华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50句菁华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50句菁华高考化学知识点 50句菁华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初中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初中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高中地理的知识点 40句菁华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高中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 40句菁华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高三高考口号 200句菁华孟子的名言 150句菁华等待的句子 100句菁华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经典美句 100句菁华房地产广告标语 60句菁华简洁的励志的语录摘录 60句菁华送给父亲的生日祝福语 60句菁华2020年精选祝好心情的早安问候语语录合集 50句菁华七夕情人节浪漫祝福语 50句菁华人生难免遇到挫折的句子 50句菁华元旦快乐的QQ祝福语摘录 50句菁华农行春天行动激励口号 50句菁华四字成语祝福语 50句菁华幼儿园暑假老师寄语 50句菁华愚人节恶搞短信 50句菁华新年的祝福语 50句菁华祝贺端午节贺词 50句菁华经典优美的早安心语语录集合 50句菁华
经典的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50句菁华网上祭英烈活动所写的寄语 50句菁华诸葛亮的名言 50句菁华非主流qq空间签名 50句菁华高考加油高考必胜口号 50句菁华2022年二月再见三月你好的唯美句子 40句菁华五月份的第一天祝福语 40句菁华冬至的早晨祝福语 40句菁华努力赚钱的说说 40句菁华成功教育名言名句 40句菁华比喻句写植物 40句菁华清明节缅怀先烈简短寄语 40句菁华看不起我的人经典句子 40句菁华逗人开心的话 40句菁华重阳节优美文案 40句菁华2019非主流甜蜜的qq女生签名大全 30句菁华2021年送做电商的祝福语 30句菁华2021春节拜年简短祝福语 3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