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Ca(OH)2+2H3PO4=Ca3(PO4)2↓+6H2O

2、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5、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6、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7、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8、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9、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0、实验装置p34、p35

11、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1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1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14、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15、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16、硬水和软水

17、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18、元素周期表

19、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0、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1、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2、还原性c+2cuo==2cu+ co2

23、焦炭 炼钢

24、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25、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6、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7、设备:高炉

28、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29、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30、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1、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32、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3、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4、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5、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6、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37、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8、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39、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0、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2、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4、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5、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7、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8、碱的溶解性

9、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0、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1、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13、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4、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5、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1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1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8、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

19、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20、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21、对溶解性的考察趋向于物质的共存,离子的共存.

22、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23、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24、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5、量筒的使用

26、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27、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28、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29、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30、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31、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32、操作步骤:

33、一正氧、二负氢

34、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35、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6、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37、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38、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9、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40、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42、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43、焦炭 炼钢

44、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45、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4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47、氧气(或空气)

48、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49、原理:fe2o3+3co==2fe|+3co2

50、托盘天*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B.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C.不管桌面是否水*,只要调*横梁就可以称量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化学性质——可燃性。

2、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4、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5、加热时注意事项:

6、加热前,要求容器外壁应干燥。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预热,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8、给物质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是:

9、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10、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11、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12、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13、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4、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5、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6、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7、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8、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9、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20、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23、煤气:一氧化碳(co)

24、天然气:甲烷(ch4)

25、生铁/钢:(fe)

26、铁锈:(fe2o3)

27、氯化钠(nacl):食盐

28、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29、氧化钙(cao):生石灰

30、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31、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32、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33、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34、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5、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36、氯化钠(NaCl):食盐

37、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8、乙酸(CH3COOH):醋酸

39、汞(Hg):水银

40、化学用语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

1、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2、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14、C O点燃:蓝色火焰

4、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6、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7、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8、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9、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0、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11、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12、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3、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14、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15、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16、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17、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18、氢氯酸(hcl):盐酸

19、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20、甲烷(ch4):沼气

21、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22、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23、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24、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25、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26、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27、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28、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9、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30、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3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3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34、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35、黄绿色气体:氯气

36、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7、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炉。

38、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9、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0、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2、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

3、有效数字:

4、*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5、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8、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9、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行、与x轴垂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行、与y轴垂直。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1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1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14、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15、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16、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17、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8、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9、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0、1.2

21、4*移

22、1.1有序数对

23、1.2*面直角坐标系

24、点、线、面、体

25、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6、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7、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28、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29、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30、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31、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32、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33、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34、*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35、*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3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37、无理数

38、绝对值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3三角形的稳定性

41、1三角形的内角

42、1多边形

43、*行公理:

44、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45、多边形的内角和:

46、提公因式法. 关键:找出公因式

47、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48、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49、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50、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性质2、3要倍加小心)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1、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如果2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表示支出了500元。向东走3m记作+3,向西4m记作-4。

3、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如:-8<-6。

4、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2×π。

7、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8、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9、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10、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12、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例如:3:x=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3×8,解得x=6。

1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14、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15、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均数的实际问题。

16、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17、(1)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18、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19、一个圆柱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20、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那么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2h,V=π(d÷2)^2h,V=π[C÷(2π)]^2h

21、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22、半圆能围成圆锥,但整圆不能围成圆锥。

2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必须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为前提。

24、统计。

25、一个*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26、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27、折扣:

28、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29、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30、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31、圆锥的特征:

32、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3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4、求比值和化简比:

35、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6、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37、用比例解决问题:

38、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39、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0、摸2个同色球计算方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0句菁华

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b—太*洋,西隔a—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N——46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c—濑户内海

2、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洋火山地震带。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

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4、降水的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气温下降到足以使水汽凝结出来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 骨架 )。

7、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多山 )的国家,(山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8、我国地势的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

10、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 半湿润)、(干旱)、和( 半干旱)四类地区。

1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和( 季风气候显著 )两个主要特征。

12、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内流河)。

13、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和“九曲回肠”的。

14、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 河口 )、( 桃花峪 )。

15、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6、亚洲经济发展不*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家。

17、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18、欧洲西部地形以*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19、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20、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为1707.54万*方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1、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原、西西伯利亚*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2、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在图上明确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的位置。俄罗斯的工业都临近资源丰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等,能在图上找出来。

23、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另外还有两个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国的主体(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24、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中央大*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25、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26、美国的农业具有区域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27、澳大利亚位于南太*洋上,东临太*洋,西面和南面临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28、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29、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为大面积的*原,地下水丰富,有典型的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东部为大分水岭。

30、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气候具有半环状分布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大。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5、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6、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7、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9、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10、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11、当涂:当道,当权

12、辞:推托。

13、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乃:于是,就。

17、非复:不再是

18、见事:认清事物

19、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

20、知识积累

2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23、用恰当词语填空。

24、伏笔:爸爸病情的恶化(第11、32、54、55段)

25、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26、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2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 怀恋liàn 幽寂jì

2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9、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30、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