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2、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14、C O点燃:蓝色火焰

4、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6、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7、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8、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9、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0、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11、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12、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3、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14、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15、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16、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17、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18、氢氯酸(hcl):盐酸

19、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20、甲烷(ch4):沼气

21、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22、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23、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24、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25、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26、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27、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28、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9、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30、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3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3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34、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35、黄绿色气体:氯气

36、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7、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炉。

38、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9、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0、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1)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2、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4、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5、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7、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8、碱的溶解性

9、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0、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1、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13、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4、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5、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1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1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8、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

19、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20、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21、对溶解性的考察趋向于物质的共存,离子的共存.

22、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23、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24、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5、量筒的使用

26、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27、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28、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29、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30、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31、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32、操作步骤:

33、一正氧、二负氢

34、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35、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6、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37、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38、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9、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40、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42、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43、焦炭 炼钢

44、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45、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4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47、氧气(或空气)

48、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49、原理:fe2o3+3co==2fe|+3co2

50、托盘天*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B.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C.不管桌面是否水*,只要调*横梁就可以称量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2)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Ca(OH)2+2H3PO4=Ca3(PO4)2↓+6H2O

2、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5、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6、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7、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8、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9、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0、实验装置p34、p35

11、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1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1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14、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15、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16、硬水和软水

17、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18、元素周期表

19、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0、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1、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2、还原性c+2cuo==2cu+ co2

23、焦炭 炼钢

24、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25、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6、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7、设备:高炉

28、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29、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30、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1、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32、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3、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4、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5、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6、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37、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8、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39、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0、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3)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化学性质——可燃性。

2、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4、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5、加热时注意事项:

6、加热前,要求容器外壁应干燥。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预热,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8、给物质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是:

9、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10、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11、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12、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13、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4、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5、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6、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7、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8、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9、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20、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23、煤气:一氧化碳(co)

24、天然气:甲烷(ch4)

25、生铁/钢:(fe)

26、铁锈:(fe2o3)

27、氯化钠(nacl):食盐

28、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29、氧化钙(cao):生石灰

30、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31、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32、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33、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34、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5、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36、氯化钠(NaCl):食盐

37、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8、乙酸(CH3COOH):醋酸

39、汞(Hg):水银

40、化学用语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4)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 50句菁华

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4、数形结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边,就应该根据题意中的草图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

5、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6、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

7、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9、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0、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1、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2、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3、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4、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15、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1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17、*行线: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18、*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19、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20、验根:由于在去分母过程中,当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而有可能产生增根.因此,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把整式方程的根的值代人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2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24、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5、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6、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式中出现带分数时,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

27、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28、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9、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30、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31、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32、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3、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4、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5、全等图形

36、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37、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38、数学公式一定要记熟,并且还要会推导,能举一反三。

39、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对顶角,对顶角___________.

41、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42、多重符号的化简

43、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44、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45、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46、保持好心态

47、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

48、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49、有理数比大小:

50、科学记数法: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5)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复习中一旦发现知识的缺漏及薄弱环节,要及时弥补,不可欠“债”。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5、《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6、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7、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8、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9、“一位胆小怕事的老年人颤巍巍地摆着双手,要想劝阻年轻人别这么干。”句中“颤颤巍巍“是否多余?它有什么作用?

10、“学者不禁心里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学者为什么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重点词语积累。

12、文学常识积累。

13、掌握叙事抒情的写作特点,体悟人生奋斗和读书的意义。

14、文章体裁:

15、文章线索:

16、人物形象:

17、情感抒发方法:

18、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温厚

19、线索法

20、串连法

21、支点法

2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23、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24、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5、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26、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27、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28、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29、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3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3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

32、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33、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34、文段结构作用:

35、词类

36、短语

37、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38、请写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39、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A儿行千里母担忧B养儿方知父母恩

4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三)课文分析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6)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复习知识点 40句菁华

1、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5、记之而去 去:离开。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9、造饮辄尽 造:一来

10、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1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12、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14、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15、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16、请写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17、《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何哉? , ;居 ,处 。......其必曰: , !”

18、《归园田居》中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 ,但使愿无违。”

1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词中说,“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

20、《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清代词人。词作抒发了作者孤寂伤感,无限思乡的情感。词中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2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引用典故的两句诗是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该诗的颔联是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该诗的主旨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波澜壮阔的画面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该两句诗比喻了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作者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22、从流飘荡 从:顺,随

2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息:*息

2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

25、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26、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7、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8、负势竞上5、互相轩邈6、泠泠作响

29、才美不外见7、食之不能尽其材8、策之不以其道

30、执策而临之12、其真无马邪

31、俟其欣悦13、负箧曳屐14、四支僵劲不能动

32、媵人持汤沃灌16、同舍生皆被绮绣17、腰白玉之环

33、右备容臭19、烨然若神人20、略无慕艳意

34、悄怆幽邃11、以其境过清

35、静影沉璧25、此乐何极26、宠大辱偕忘

3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才美不外见

38、食之不能尽其材6、其真无马邪

39、四支僵劲不能动8、同舍生皆被绮绣

40、玉盘珍羞直万钱12、玉盘珍羞直万钱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扩展7)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40句菁华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6、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7、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8、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9、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0、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12、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13、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4、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6、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17、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18、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19、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20、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21、淡黄色固体:硫磺;

22、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3、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4、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5、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26、、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27、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28、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29、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30、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31、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32、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33、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34、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5、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6、溶液

3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8、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39、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等大多数金属块状固体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40、盐的溶解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