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衡的移动

3、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4、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气体的溶解性:

7、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8、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9、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10、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11、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12、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1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1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15、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16、符号是mol。

17、计算公式:n=N/NAn=m/M

18、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19、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20、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21、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22、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23、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4、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25、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26、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8、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9、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0、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会大大减小,所以可利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CO2,也可利用饱和NaHCO3洗涤CO2中的酸性气体杂质。

31、NaHCO3溶液与Ca(OH)2或Ba(OH)2溶液混合时,会因相对量的大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例如少量的NaHCO3与大量的Ca(OH)2的反应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大量NaHCO3与少量Ca(OH)2的反应为: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

32、“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3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34、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35、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36、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3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38、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39、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40、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41、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42、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3、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44、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4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46、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NH3↑H2O。

47、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48、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49、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50、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1)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显蓝色。

3、Na2CO3: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

4、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5、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6、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7、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8、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9、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10、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1、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衡、物料*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12、离子是否共存:

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15、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16、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17、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8、油脂、淀粉、蛋白质、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9、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0、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21、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2、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23、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24、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25、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26、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27、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28、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29、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30、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31、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32、离子反应

33、气味

34、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35、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6、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37、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38、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39、乙烯水化法:

40、葡萄糖发酵法:

41、水及水溶液2. 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 NaHSO4

42、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3、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4、S(-2):硫化氢及硫化物2. 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45、Zn、Mg、Fe等单质如 Mg + Br2 = MgBr2

46、NaOH等强碱:因为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后 *衡向右移动

47、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48、反应方程式:

49、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50、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2)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

1、“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2、“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3、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4、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5、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6、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7、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8、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9、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10、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1、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12、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3、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14、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5、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6、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7、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20、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2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22、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23、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24、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5、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26、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27、氯气遇到干燥布条不褪色,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8、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29、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0、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1、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嗤嗤”声。

32、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33、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34、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35、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36、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37、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38、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39、在加热至沸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40、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3)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2、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3、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4、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5、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6、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7、高中化学必背的知识点汇总

8、最全的高一化学知识要点归纳

9、原电池原理

10、Na2CO3、NaHCO3热稳定性的探究

11、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体放出,化学方程式为:

12、Na2CO3溶液与CaCl2、BaCl2、Ca(NO3)2、Ba(NO3)2等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溶液与它们则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利用此现象可区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13、“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14、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1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1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17、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18、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19、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20、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21、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22、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23、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24、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5、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26、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27、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28、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9、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30、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31、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32、氧化性:

3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3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 、hf、ch3ch2oh。

35、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36、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是加成褪色、苯酚是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3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38、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9、Fe3+离子是黄色的

40、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有比浓硝酸更强的氧化性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4)

——中学物理会考知识点 50句菁华

1、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4、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5、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6、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7、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8、杠杆不水*也能处于*衡状态。

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0、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2、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1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14、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15、推论:2gh=vt2

16、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17、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18、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19、曲线运动的特点:

20、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1、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22、功、功率是标量;

2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24、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衡位置的力;

25、振幅用A表示;

26、T=t/n(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7、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28、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29、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30、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来表示:NA=6.02×1023;

3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32、本质:热理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3、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34、气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5、在压强一定时,温度高,体积大;

36、接触起电:

37、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38、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39、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40、电场线的作用:

41、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42、推论:R=U/I;

43、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44、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45、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46、定义式:E=n△φ/△t(只能求*均感应电动势);

47、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48、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由小到大;传播速度由大到小;

49、β射线:高速的电子流,符号:0-1e;

50、核反应放出的能量较核能;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5)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 50句菁华

1、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8、不去*,鲁难未已。 (左传)

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1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

1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出自:(《韩非子》)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汤赋》)

20、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出自:(《曷冠子·天则》)

2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新唐书》)

2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自:(孔子)

2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楚辞》)

2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

25、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出自:(刘禹锡)

2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7、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3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3、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3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35、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3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38、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3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4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1、(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4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4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0、不去*,鲁难未已。 (左传)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6)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3、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4、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5、叶绿素a

6、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8、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9、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10、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

11、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12、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1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14、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15、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16、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作用

18、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19、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20、细胞核的简介:

21、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22、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3、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4、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5、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26、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7、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2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29、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3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31、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3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3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35、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36、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7、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38、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39、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40、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41、免疫系统的组成(课本35页图会画)。免疫器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免疫细胞包括那些?他们的来自于?T细胞,B细胞产生的部位和成熟的部位分别是?免疫活性物质有哪些?一定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吗?

42、二次免疫的特点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抗体是如何和合成分泌的?抗体的作用是?

43、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44、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45、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46、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47、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这部分经常会在选择题中出现,题目并不难,但是需要考生记住哪些是糖类,哪些是脂肪,不要记错。

48、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49、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50、种间关系: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7)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Ca(OH)2+2H3PO4=Ca3(PO4)2↓+6H2O

2、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5、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6、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7、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8、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9、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0、实验装置p34、p35

11、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1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1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14、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15、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16、硬水和软水

17、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18、元素周期表

19、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0、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1、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2、还原性c+2cuo==2cu+ co2

23、焦炭 炼钢

24、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25、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6、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7、设备:高炉

28、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29、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30、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1、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32、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3、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4、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5、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6、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37、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8、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39、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0、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8)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2、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

3、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

4、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5、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6、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8、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形式?生物电

9、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

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11、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2、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15、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衡,调节渗透压。

16、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7、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18、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19、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0、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1、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2、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2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24、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2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6、“J”型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27、为什么酶促反应的水浴温度为37度?酶的活性最适应

28、画出DNA一个单体结构简图,并标上各部位名称

29、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30、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的关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全能性越高.

31、细胞全能性比较

32、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

33、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34、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5、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36、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7、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8、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39、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0、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9)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2、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4、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5、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8、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9、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10、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11、阿房宫赋 杜牧

12、登高 杜甫

13、归园田居 陶渊明

14、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15、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16、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7、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8、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

19、策

20、致

21、北

2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2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2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26、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27、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28、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2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30、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31、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33、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3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2

  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35、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36、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文言虚词

  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一词多义

  (1)师

37、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3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38、《诗经》三首

39、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40、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