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4、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8、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9、用恰当词语填空。

10、线索——(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1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

13、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谒yè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

14、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5、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16、乃:于是,就。

1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1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19、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2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

23、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24、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2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26、从炼字角度赏析“潮**阔,风正一帆悬”。

27、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28、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9、“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30、“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31、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争南面,后四句写夜间战斗的情景。

32、李贺在诗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33、“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34、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3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36、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3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38、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9、图画法

40、全曲中暗指题中“秋”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用恰当词语填空。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4、《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8、“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9、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10、“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11、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12、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3、“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14、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15、在诗中,描写了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6、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17、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18、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19、全曲中暗指题中“秋”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0、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1、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24、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5、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26、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27、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28、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9、掌握文中的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30、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3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32、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33、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4、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5、乃:于是,就。

36、见事:认清事物

37、谓:对```说

38、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3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40、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41、不强调进步

4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4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这里改用第二人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4、思考丘吉尔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

45、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46、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47、文中探讨“爱”的句子有:

48、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 ;凭借 今:能够、许可

49、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50、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学习别人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5、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10、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11、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3、“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1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16、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17、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18、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给人以悲壮的情绪,这主要是“易水”一词的意象引起的。请你说说“易水”作为“悲壮”意象的典故。

19、“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0、“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2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22、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3、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4、请再写出古诗词中忧国思乡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5、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6、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7、本诗的主旨是: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2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29、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30、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31、语文水*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32、用原文填空。

3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4、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35、第3段是全文的重点,状写“我”在柔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前四句写“仰望”,第5——8句写“欲睡”,第9——10句写“沉睡”。

36、支点法

37、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38、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39、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40、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41、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4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43、文章主要运用了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44、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5、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46、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47、课文内容把握

48、见往事:了解历史。

4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5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

1、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2、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见事:认清事物

5、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6、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7、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10、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12、“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1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14、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15、“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16、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17、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争南面,后四句写夜间战斗的情景。

18、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19、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20、在诗中,描写了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2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23、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24、本诗抒情的基调是:凄凉愁苦。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对这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2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被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2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29、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0、欣赏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线段的中点:

2、角的表示

3、角的度量

4、角的*分线

5、方程

6、等式的性质

7、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8、扇形统计图

9、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10、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11、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2、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13、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4、C

15、ADBCADBC180°—∠1—∠2∠3+∠4

16、证明:

17、有,AB∥CD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就说这两个角互余,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补角,_____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

19、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方和等于斜边c的*方a2+b2=c2。

20、如下图,在Rt△ABC中,∠C为直角,则∠A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可换成∠B):

21、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22、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2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4、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5、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2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7、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8、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9、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30、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5、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6、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37、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它不是未知数。

38、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39、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0、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41、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4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43、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44、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45、将由*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面图形,这样的*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46、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47、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48、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49、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50、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4、几何图形

5、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6、有理数的运算:

7、添括号法则

8、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9、圆:*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10、等式的性质

11、有理数的概念

12、负数:小于0的数。

13、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1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15、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1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7、乘法交换律:ab=ba

18、乘法分配律:a(b+c)=ab+ac

19、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22、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3、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24、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2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6、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7、2 有理数

28、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29、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30、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31、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3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4、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35、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36、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7、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的那一项叫做多项式的次项。

38、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9、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40、科学的记录笔记

41、列代数式

42、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43、a可以表示什么数

44、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45、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46、可用字母表示为

47、可归纳为

48、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9、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50、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6)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抓住了翠鸟的小爪子、羽毛(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动作特点主要包括:(1)鸣声清脆;(2)飞的速度快(翠鸟“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3、反义词:(背诵)

4、写景古诗名句:(背诵默写)

5、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48页)

6、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背诵、默写)

7、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三袋麦子》:理解“迫不及待”:着急的不能再等待。

8、骆驼 脚掌 疙瘩 又大又厚 沙漠 无边无际 贮存 鼻孔 旅行 吃惊 降落 遇难 航行

9、在茫茫的大海上,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小海鸥想:客轮、货轮,啥样的船我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

10、《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形态、种类、用途,以及在海上降落、由海上起飞的情景,

11、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儿也不惊慌。

12、与打仗有关的词:坐观成败 按兵不动 操之过急 轻举妄动 兴风作浪 蠢蠢欲动 雷厉风行 闻风而动

13、环保词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14、“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

15、比喻句: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16、说一说,怀丙是怎样为捞铁牛做准备的?

17、“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段写了哪几件事?请你找出主要的词语。

18、“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请你划出相关语句,并做标注。

19、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0、《失踪的森林王国》有森林时的景象是怎样的?砍掉森林的景象又是怎样的?

21、《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内容是:杨梅的产地——生长——果实成熟的季节——果实的——果实的——果实的。

22、宁夏灵武长红枣果皮紫红、果肉酥脆、酸甜适口、具有提气补血的保健作用。请你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宣传宁夏灵武的长红枣。

23、积累你喜欢的一个好句子,四五个好词,并选择其中三个以上的好词写一句话。

24、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他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25、理解: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6、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朋友,楚国在南边,你却硬要往北边走。你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就离楚国越远啊,还是听听劝,快往南走吧!”

27、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28、用“如果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说一段话:

29、《月球之谜》

30、月球上的尘土是否有杀菌本领?

31、《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32、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是说网络将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无论相隔多远,人们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保持联络。)

33、我的发现:区分多音字并组词

34、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抓住了翠鸟的小爪子、羽毛(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外形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2)体态小巧玲珑;(3)眼睛灵活,嘴巴长而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5、《亡羊补牢》 亡:走失,丢失。补:修补。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的意思是说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只要我们及时改正或补救,就还不算晚。

36、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背诵、默写)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莫看江面*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4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37、理解成语的意思:

  亡:丢失补:修补牢:羊圈

  亡羊补牢:丢失了羊修补羊圈。比喻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

38、理解成语的意思:

  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车轮走过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南辕北辙: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行。比喻有些人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反而会越远。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认准正确的方向才会成功。

39、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因果)关系。用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

  (因为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所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40、积累你喜欢的一个好句子,四五个好词,并选择其中三个以上的好词写一句话。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10

  一、《亡羊补牢》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7)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Ca(OH)2+2H3PO4=Ca3(PO4)2↓+6H2O

2、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5、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6、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7、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8、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9、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0、实验装置p34、p35

11、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1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1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14、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15、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16、硬水和软水

17、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18、元素周期表

19、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0、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1、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2、还原性c+2cuo==2cu+ co2

23、焦炭 炼钢

24、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25、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6、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7、设备:高炉

28、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29、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30、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1、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32、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3、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4、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5、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6、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37、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8、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39、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0、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1、为什么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分为四段(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连接五大河(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6、崇尚节俭;

7、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8、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9、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10、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1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1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13、唐长安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14、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印刷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15、绘画阎立本

16、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17、1127 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8、表现:

19、造船业的发展: (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20、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1、行省制度的建立,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

22、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4、火药的应用

25、元曲

26、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力

27、北*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8、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29、1557 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属*;

30、1999 年 12 月 20 日,**恢复了对澳门行使*。

31、设立军机处

32、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与*、*共同管理*事务。

33、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34、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 年)

35、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36、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7、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38、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 19 世纪中期初 步形成。

39、书法: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40、绘画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徐渭:善于泼墨"扬州八怪"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9)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 30句菁华

1、生物的特征:

2、生物体的成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分不开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4、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5、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6、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7、生物能进行呼吸

8、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9、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0、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1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1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15、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1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17、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8、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19、生物圈的范围:

20、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2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若所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则应该往左上方方移。

23、多莉羊的例子p55,多莉羊是羊C生出来的,他们却一点都不像。而与为它提供细胞核的羊B很相像,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4、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5、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

2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7、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8、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29、年轮:

30、植株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氮、磷、钾。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