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地理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概念、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3、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4、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5、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6、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油气田,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西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今后奖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时期战略接替区。

7、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方千米);

8、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9、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10、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11、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1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13、风速没有南极大;

14、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15、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16、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17、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18、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19、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0、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1、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22、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

23、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发机构⑥全球经济

24、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

25、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①中小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业化

26、高技术工业的特点①人员高水*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费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场

27、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原)②带状村落(沿河道)

28、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29、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

30、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31、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3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3、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

34、世界主要航海线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洋

35、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

36、港口的概念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37、航空港的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条件)②综合因素(用地交通环境)

38、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①便利出行②节约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保护环境

39、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40、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地理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地理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

1、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原、丘陵为主。

2、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3、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北向南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5、在我国的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6、黄河下游变成地上河的原因是:

7、根治黄河的方法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8、长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的城陵机一段称荆江被誉为“九曲回肠”,

9、我国外流区河流的基本特点是河流多而长,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10、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原和华北*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1、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1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跨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

13、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1)窑洞(2)信天游陕北民歌(3)黄帝陵

14、*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15、北京的位置:位于华北*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6、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

17、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包括*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河流特点:河湖众多,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18、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19、陆地面积:960万*方千米。居第3位。。

20、陆界线:2万多千米

21、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22、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3、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24、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25、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6、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27、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实现现代化。

2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29、走科技强农之路(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0、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

31、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32、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33、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34、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盒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35、2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品牌,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36、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7、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38、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39、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4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地理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4、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5、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6、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7、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8、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9、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10、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1、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2、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3、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1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15、*流层的特点:

16、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17、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18、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19、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21、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2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24、—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25、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6、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29、温室效应

27、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28、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29、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原和汾河谷地。

3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3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3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33、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4、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35、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36、防治措施

37、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38、人口发展模式:

39、台风(热带气旋):西北太*洋频率强度;灾害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40、全球气候:历史时期(1万年)气温是波动上升,近代时期气温升高(近50年来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影响:海*面上升;低纬农业减产,高纬农业增产;影响水循环过程。


地理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 40句菁华

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2、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3、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4、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5、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6、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7、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8、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10、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1、区域的含义

12、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发展方向。

13、荒漠化

14、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15、能源基地建设:

16、能源的综合利用

17、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8、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19、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20、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1、天体和天体系统

2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23、太阳活动

24、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5、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6、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27、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8、锋面

29、气旋与反气旋

30、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31、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3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3、河道曲直情况

34、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35、地形(a.地势*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36、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37、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38、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39、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40、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地理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初中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

1、液体压强公式:

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两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3、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4、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5、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6、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7、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8、电压和电阻

9、功和机械能

10、定滑轮

11、动滑轮

1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13、惯性:

1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15、压强:

16、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17、连通器:

18、力学中的功

19、势能

20、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22、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23、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4、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25、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26、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 是南极(S极)

27、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28、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29、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3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31、杠杆调*:左高左调;天*调*: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32、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33、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34、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35、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

36、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37、内能变化的途径

38、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9、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40、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41、*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42、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记录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3、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4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45、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46、连通器

47、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8、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4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50、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地理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 40句菁华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3、物体受*衡力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4、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5、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6、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7、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8、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9、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10、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11、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12、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13、六种物态变化:

14、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15、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16、中间时刻速度Vt/2=V*=(Vt+Vo)/2

17、中间位置速度Vx/2=[(Vo^2+Vt^2)/2]^1/2

18、位移x=V*t=Vot+1/2at^2=Vo*t+(Vt-Vo)/2*t x=(Vt^2-Vo^2)/2a

19、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2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

21、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22、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

23、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2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2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6、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7、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戥子、地中衡等

28、纳米材料:将某些物质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寸时发生了异常变化,称为纳米材料。

29、锂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30、记忆合金: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3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2、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33、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④磁感线不相交。

34、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35、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36、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3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9、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40、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地理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6)

——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测量:

2、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发生折射时,同时一定也发生发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5、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也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镜头。

6、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因素: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的汽化现象。

7、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8、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9、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10、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

11、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1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13、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4、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15、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16、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17、凹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18、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19、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20、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22、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23、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4、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5、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6、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27、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28、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t:做功所用时间(s)}

29、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ax=P额/f)

30、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31、重力势能:EP=gh {EP :重力势能(),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从零势能面起)}

32、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33、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34、“二力杆”(轻质硬杆)*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35、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36、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37、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均速度

38、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

39、相对运动

40、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At+ Bt^2


地理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7)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2、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3、滑动摩擦力只以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5、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6、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7、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8、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9、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0、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11、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2、*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3、人远离*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5、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16、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19、二力*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2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22、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23、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24、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25、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6、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28、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29、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0、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31、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32、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33、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4、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35、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36、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37、"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3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9、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0、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