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2、1665英国人虎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3、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4、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5、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着;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着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6、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7、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8、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11、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2、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3、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4、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通过模拟探究实验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15、光合作用的过程

1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17、每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以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受体是有许多种的,而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8、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因为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19、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

20、基因突变的时间

21、基因重组的概念

2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23、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24、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25、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26、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27、糖类:

28、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29、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3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31、每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以人体内的 B 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MHC 受体是有许 多种的,而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32、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也就离不开生物学。

33、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4、1 以C、H、O、N、P、S为主的几十种化学元素

35、2、1 水——生命源于水,也依赖于水

36、2、2 无机盐

37、2、5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38、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

39、1、1 分裂间期的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40、1、2 分裂期各时期的主要特点(以含有两对染色体的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4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培养

42、2、1 证明酶催化效率高低的几个实验:

4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44、2 证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45、4 合理施肥与无土栽培

46、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

47、3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曲线图分析):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环境温度

48、许多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果植物缺少B元素,植物的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就不能正常进行,植物就会“华而不实”;人体缺I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动物血钙过低或过高,或机体出现抽搐或肌无力等现象。

49、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且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50、据子代性状判断: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1)

——生物高考知识点 60句菁华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细胞器上也有糖蛋白。

3、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4、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单倍体,纯合子,位于Y染色体上。

5、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6、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7、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8、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9、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10、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1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1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1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等, 测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氧气生成速率来进行间接的测量。

14、类比推理法。萨顿根据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15、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16、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17、处理方法:

18、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19、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20、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2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2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2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25、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26、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7、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29、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30、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32、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3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4、细胞的衰老是指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35、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36、概念及其反应式

37、光合作用的过程

38、核糖体有游离的也有吸附在内质网上的,是产生蛋白质的机器。

39、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因为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40、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一个动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

41、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该是一个渗透系统,是具有大型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在处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才会有的现象。(人体的细胞,它没有细胞壁,也就不会有质壁分离。

42、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43、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44、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45、哺乳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兼性厌氧型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植物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特例: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46、2、4 脂类

47、1、2 细胞质——代谢的中心

48、2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49、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

50、1 细胞的全能性

51、2 酶的性质及实验研究

52、2、1 证明酶催化效率高低的几个实验:

53、2 ATP的结构特点与能量变化之关系:

54、2 证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55、3 蛋白质代谢:“组织蛋白质的形成所需氨基酸的来源”;“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作用”

56、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57、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主要元素是C、H、O、N、S、P,含量较多的元素主要是C、H、O、N。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H、N,而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其次是O、N、H。

58、许多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果植物缺少B元素,植物的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就不能正常进行,植物就会“华而不实”;人体缺I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动物血钙过低或过高,或机体出现抽搐或肌无力等现象。

59、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

60、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2)

——生物知识点归纳 50句菁华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生态系统

3、显微镜的应用

4、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5、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6、染色体的组成蛋白质分子和基因分子

7、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

8、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9、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含少量的DNA、RNA。在类囊体薄膜(基粒)上有色素和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是光反应场所;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场所。由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10、、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11、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1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1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1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15、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16、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7、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1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9、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0、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21、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2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23、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24、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25、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26、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27、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28、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29、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30、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时间、光合作用面积、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矿质元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31、目的基因被误插到受体细胞的非编码区,受体细胞不能表达此性状,而不叫基因重组(插入编码区内叫基因重组)

32、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

33、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34、可以说在免疫过程中消灭了抗原而不能说杀死了抗原

35、低血糖:40~60mg正常:80~120mgdL

36、植物的组织培养VS动物个体培养

37、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38、胆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类

39、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40、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衡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41、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4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3、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4、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

45、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含少量的DNA、RNA。在类囊体薄膜(基粒)上有色素和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是光反应场所;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场所。由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46、核糖体:无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外蛋白(即分泌蛋白如消化酶、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等);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如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等)。

47、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但功能不同: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48、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49、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图5-10)

50、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3)

——生物会考知识点 50句菁华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2、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3、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4、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5、激素调节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

6、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

7、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8、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 【缺钙,肌肉抽搐】PO43-磷脂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

9、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10、[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1、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2、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13、次生演替

14、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保护细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菜豆种子(子叶两片),没有胚乳;玉米种子(子叶一片),(有胚乳)。

15、消化和吸收

16、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是特异性地切断D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分子手术刀”)。发现于原核生物体内,现已分离出100多种,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这种酶。是重组DNA技术和基因诊断中重要的一类工具酶。例如,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目前已经发现了200多种限制酶,它们的切点各不相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就能被某种限制酶切割下来。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18、胰蛋白酶:在动物细胞工程的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将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然后配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培养。或用于细胞传代培养时将细胞从瓶壁上消化下来。

19、麦芽糖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麦芽糖酶和肠腺分泌的肠麦芽糖酶,可催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20、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21、物理和化学致变因素各举三例

22、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

23、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4、与植物细胞相比:人和动物细胞都没有细胞壁,其细胞质中也没有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

25、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

26、那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7、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均分配,对生物的遗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8、按寄生生物来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9、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0、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31、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32、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3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3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36、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37、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衡,调节渗透压。

38、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39、什么是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40、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41、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4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43、过程

44、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45、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6、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4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48、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49、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50、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4)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3、蛋白质功能:

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5、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6、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7、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8、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9、细胞膜功能:

10、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11、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12、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13、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14、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15、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16、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7、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18、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作用

19、手语是一钟镅裕?揽渴泳踔惺嗪陀镅灾惺?/SPAN>

20、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21、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2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23、细胞核的简介:

24、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5、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26、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27、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28、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30、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4、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35、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3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3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38、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3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40、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特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4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由于外来特种的入侵或引种到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特种的生丰受到威胁。

4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43、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44、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45、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46、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47、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48、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49、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50、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疾病叫做什么病?(举例)HIV和*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51、细胞内的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52、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53、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5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5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直接、间接价值。考生们要注意对这几种价值进行判断,不要混淆。

56、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57、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衡,调节渗透压。

58、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59、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60、种间关系: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5)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循环的形式是CO2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3、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4、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5、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6、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7、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8、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9、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10、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12、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13、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14、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15、温室效应:大气中CO2越多,对地球上逸散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

16、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17、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18、免疫功能(抗体)

19、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20、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21、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2、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23、与细胞渗透吸水能力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液泡。

24、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25、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26、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7、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8、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29、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30、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31、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33、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34、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

35、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36、叶绿素a

37、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38、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39、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40、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4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42、总反应式:

43、过程:三个阶段

44、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45、1838—1839年细胞学说

4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7、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减数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48、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49、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50、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5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52、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53、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5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5、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6、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57、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58、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59、组成细胞的元素

6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

1、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4、显微镜的使用

5、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6、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7、空气的质量与健康: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8、铁:构成血红蛋白,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菠菜、肝脏中含铁较多。

9、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10、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发育。青春期发育一般女孩比男孩早2年。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

11、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发展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是优生。

12、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植食性食物中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维生素D有利于含钙的无机盐的吸收;食物中缺含碘的无机盐易患大脖子病。

13、淀粉在口腔消化的产物是麦芽糖;淀粉在小肠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淀粉消化场所是口腔、小肠;蛋白质消化场所是胃、小肠;脂肪消化场所是小肠;消化食物最重要的两种消化液是胰液和肠液。

14、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使血呈红色。若人体内红细胞含量过少、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就能使人患贫血病,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的无机盐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猪血和瘦肉、牛奶。

15、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一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16、小肠的结构特点:

17、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 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 浓 ,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 疏导组织(如茎、 叶脉 、根尖对 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18、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 →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个体 。

19、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很丰富作用是(温暖气体)。

20、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重要生理意义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1、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呼吸通道的结构(咽)。

22、呼吸道的作用是(①呼吸道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清洁、湿润)

23、芽的分类:顶芽和侧芽。芽的发育: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枝条由幼嫩茎、叶、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还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24、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25、我们在进餐的时候,反复咀嚼米饭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一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麦芽糖的缘故,随后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葡萄糖)后才可以被人体吸收。

26、绿色食品的概念(无污染、安全、优质的产品)

27、了解枝条的生长过程。

28、“小麦清明拔三节,新笋一夜成高竹”就是对_________的形象描述。

29、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

30、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伸长区___________。

31、植株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缺乏时会怎么样?

32、食物:鱼、瘦肉、蛋、奶、黄豆等。

33、食物中含有 …… 和 。

34、不是构*体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人体一但缺乏它,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35、儿童经常食用鱼肝油和猪肝可以预防( )

36、维生素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 )

37、生物的特征

38、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9、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鼻)、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40、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41、简化知识,强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2、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43、消化和吸收

44、生物的特征:

45、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46、消化道

47、温室效应形成: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面逐渐上升,台风更加频繁,土地更加干旱,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48、联想记忆法。

49、简化知识,强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50、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_____发育成的。芽在发育的时候,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枝条上的_____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7)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举: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2、作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起事,起义)

3、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作名,坚固的地方)

4、却: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使退却)

5、贤:非有仲尼墨翟之贤(形作名,贤能的人)

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7、多音多义字。这类字音主要有两种:一是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如“乐”,作名词时读“yuè”,如“乐队”,作动词或形容词时读“lè”,如“乐意”;二是意思不同,读音不同,如“供”与“供应”义有关时,读 “ɡōnɡ”;与“上供、案供”义有关时,则读“ɡònɡ”。

8、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9、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10、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1、《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12、《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15、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6、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17、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18、明道德之广崇

19、厚币委质事楚

20、传:

21、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2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23、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24、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5、《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7、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9、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3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1、喝墨水:形容知识的多少。

32、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3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6、落“花”流“水”传愁绪

3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响应,(许多人)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38、断句

  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

  (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

  ①虚词

  ②实词

  ③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

  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

  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39、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

  考查内容: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

40、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

  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

  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1、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类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4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四)《阿房宫赋》

4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45、形似字。

  指一些字形整体相似,细微处略有差别的字。如“籍、藉”,“肓、盲”。形似字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笔画相同而形状不同。如“天、夭”,“干、千”等。

  (2)笔画相同而结构安排不同。如“未、末”,“土、士”;“子、孑”;“戊、戌、戍”等。

  (3)笔画数目不同。如“戈、弋”,“候、侯”,“贪、贫”,等。

  (4)部首、偏旁不同。如“惴、湍、端、瑞”和“稗、碑、啤、睥、裨”等。

46、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7、同音字

  有些字字形迥异,读音却相同,而有些字字形近似,读音却有别,在同音字中混杂有易误读为同音字的字,让人一时难以分辨。

  例如,“翌日”“对弈”“肄业”“造诣”“洋溢”“游弋”“屹立”“压抑”“驿站”“瘟疫”“后裔”“双翼”“懿德”中加点的字均读“yì”,其中受“溢、镒、缢”等字形的影响,“隘、谥”易误读为“yì”。其实,“隘”读“ài”,“谥”读“shì”,若把“隘”或“谥”混放入读“yì”的同音字中,让考生判断,这是一种对识别能力的考查。

48、汉魏晋诗三首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5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49、《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写作特色:结构严谨:每部分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喻: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高超。气势宏伟,节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50、配对字。

  如:“缥缈(飘渺)”不能写成“缥渺”,“朦胧”不能写作“曚胧”等。

  练习

  完成全国Ⅰ、Ⅱ卷和安徽卷的字形题。

  二、字形辨别的技巧。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8)

——高考化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羧酸:在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接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羧酸。一元羧酸的通式:R—COOH,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nH2nO2。

2、摩尔质量(M)

3、气体摩尔体积(Vm)

4、物质的量浓度.

5、实验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实验步骤及常见仪器的性能,制备干燥、纯净的Cl2。

6、原子结构

7、有机合成材料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9、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0、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1、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12、原子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6、非金属性

17、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18、电离能、电负性

19、元素、核素、同位素

20、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21、原子半径: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 ,另一个是核电荷数。电子层数越多,电子间的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而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①电子能层数:电子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22、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2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24、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25、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26、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27、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H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28、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29、看反应物用量的要求。它包括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如往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Al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3 OH—==Al(OH)3↓(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4 OH—==AlO2— + 2H2O(正确)

30、Fe +2NO3- +8H+ = 3 Fe2+ +2NO↑+4H2O

31、c(H+)为10-14。

32、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

33、碱性溶液、PH>7(或=13、14等),说明含有大量的OH—

34、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35、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36、Fe3+离子是黄色的

37、AgOH遇水分解

38、叫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

39、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40、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热量,△H 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热量,△H 0。

41、重要官能团的结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化。

42、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

43、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44、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45、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46、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47、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48、硫酸的工业制备

49、注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总复习是对整个课本内容的整合,所以复习时应当尽量将前后的知识相联系,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归类,使知识系统化,也便于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0、我们要加强审题训练。


生物高考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9)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

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③制定计划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4、病毒的个体非常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中,因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5、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6、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7、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8、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9、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10、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1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3个单眼,1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12、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13、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虾、蟹、蜱虫等。

14、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15、能在水中呼吸;

16、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

17、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18、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19、生物能进行呼吸

20、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2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2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5、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6、、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7、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 氧 气

28、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29、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30、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