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 >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子不语:怪,力,乱,神。

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3、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6、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9、巧言令色,鲜亦仁!

2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无可无不可

23、不迁怒,不贰过

24、小不忍则乱大谋

25、仁者,其言也切

26、君子有三戒

27、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8、过犹不及。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9、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0、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1、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9、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50、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1、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5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4、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5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6、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7、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5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59、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论语中的名言3

  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阅读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1)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60句菁华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7、、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8、5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9、2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0、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5、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5、邦无道,危行言孙

26、君子有三戒

2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君子周急不继富。

30、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3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9、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

40、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4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42、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43、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4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

45、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

4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4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0、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51、佛Z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Z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52、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5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5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9、子不语:怪,力,乱,神。(名人名言 )

6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篇6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2)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60句菁华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4、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7、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0、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13、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5、未知生,焉知死

16、鸟兽不可与同群

1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仁者,其言也切

21、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3、君子有三戒

24、乡原,德之贼也

25、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7、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8、德不孤,必有邻。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3、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4、食不语,寝不言。

35、寝不尸,居不容。

36、有事弟子服其劳

37、礼,与其奢也,宁俭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3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4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4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论语·雍也》)

42、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4、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6、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4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4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49、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3、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54、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55、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5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7、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5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60、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论语·雍也》)

  ——译: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多学文化典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自己的(君子之道)了吧!”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3)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子不语:怪,力,乱,神。

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7、食不语,寝不言。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4、有事弟子服其劳

15、礼,与其奢也,宁俭

1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7、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巧言令色,鲜矣仁

22、知其不可而为之

23、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6、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8、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3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3、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4、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5、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8、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0、子不语怪,力,乱,神。

41、小不忍,则乱大谋。

42、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45、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46、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4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中的名言4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论语中的名言4

  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0、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中的名言13

  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4)

——论语的名言 50句菁华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2、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1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朝闻道,夕死可矣。

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14、德不孤,必有邻。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2、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3、乡原,德之贼也。

34、近者说,远者来。

35、鸟兽不可与同群。

36、小不忍,则乱大谋。

3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8、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39、夫子温、良、恭、俭、让。

4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41、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43、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4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5、没有知识却又不去学习,能不担心吗?

46、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5)

——逆境中成长的名言 50句菁华

1、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2、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4、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5、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6、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7、岁月可以让你的皮肤起皱纹,失去了生命的热情却必然使你的灵魂起皱纹。

8、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在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罗曼·罗兰

9、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培根

10、上天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雨果

11、*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生。

12、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3、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14、不是要做一个单纯优秀的人,而是要做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15、喜欢就坚持,爱就别放弃!

16、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17、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18、不要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就。问问自己: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19、要用成功的经验解决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20、只要你想,这个世界就会有奇迹。

21、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22、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23、成功的两大特质:(一)亲和的魅力;(二)虚怀若谷的态度。

24、生命就是一个一直在支出时间的过程,等时间支完了,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25、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

26、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7、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28、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尽那就是成长的路。

29、成长,有人为它感到快乐,无比期待;有人却为它感到烦恼,无比厌恶。

30、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

31、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32、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

33、有力量的人,有学问的人就是主人,所有其余的人都是客人。

34、拼,困难向我们低头;再拼,成功向我们招手。

35、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36、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37、你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放弃。没有对错。我是说对爱情来说,但是重要的是坚持你的选择。

38、闲事闲话闲思是学习的大敌。

39、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

40、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41、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拥有无法实现的梦想,而是没有嘗试著去实现它。

42、用你的诚心赢得他人的欢迎。

43、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44、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45、勇士是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的。

46、魔鬼不像所画的可怕,困难不像想。

47、忍受灾祸不难,但忍受到底决非易事。

48、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49、在灾难而前不可屈服,而应更加勇敢地去正视它。

50、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它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6)

——名著中的名言 40句菁华

1、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5、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0、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12、男儿老兮天下事,但有志兮不有止。——清·梁启超《志未酬》

13、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15、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7、悲哉秋之为气也!箫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19、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国殇》

20、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国殇》

2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

22、除非男女受着一样的教育,否则就不能使妇人有同男人一样的责任。

23、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24、公正即强者的利益。

25、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26、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的最好方式。

27、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善多而能制止恶,斯即足以云自主,而为所誉美;设受不良之教育,或经恶人之熏染,致恶这一部较大,而善这一部日益侵削,斯为己之奴隶,而众皆唾弃其人矣。

28、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29、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1、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32、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33、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34、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3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德)康德

36、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37、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包法利夫人》)

38、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草叶集》)

39、不去*,鲁难未已。——《左传·闵公元年》

4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7)

——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2、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也没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

3、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院!——《神曲》

4、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儿子与情人》

5、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牛虻》

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7、观化百代后,独立万古前。——清·魏源《偶然吟》

8、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尚书·汤誓》

9、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笑林广记》

10、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国殇》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对联

12、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

13、天才和我们相距仅仅一步。同时代者往往不理解这一步就是千里,后代又盲目相信这千里就是一步。同时代为此而杀了天才,后代又为此而在天才面前焚香。——《侏儒的话》

14、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高老头》

15、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的苦痛的神妙必不减少于你的欢乐,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先知》

16、这张脸同早晨雪天映在镜子中的那张脸一样,红扑扑的。在岛村看来,这又是介于梦幻同现实之间的另一种颜色。——《雪国》

17、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海边的卡夫卡》

18、宽宏大量,是惟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巴黎圣母院》

19、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草叶集》

20、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百年孤独》

21、获取一颗没有被人进攻的经验的心,也就像夺取一座没有守卫的城池一样。——《茶花女》

22、现在我说的您要特别注意听: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日瓦戈医生》

23、挺起英勇的胸脯前进!看,无数的旗帜满天飞舞,谁在那里向右转?向左!向左!向左!——《马雅可夫斯基诗选》

24、你有一处建在房子里面的小池塘吗?在那个小池塘里,你可以随时观察水中生物生活的每一个片断。——《昆虫记》

25、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6、面包!面包!我们要面包!——《萌芽》

27、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荆棘鸟》

28、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丝》

29、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30、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目送》

31、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32、我看到了各个民族彼此敌视,而且默默地,无知地、愚蠢地、甘心地、无辜地在互相残杀。我看到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还在发明武器和撰写文章,使这种种敌视和残杀更为巧妙,更为经久。——《西线无战事》

33、我们以为来自外界的影响,往往是源於内在看不见的心境变化。——《人是会动的树,都有看不见的根》

34、对于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失乐园》

35、凡是想依正路达到这深密境界的人应从幼年起,就倾心向往美的形体。——《文艺对话录》

36、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他的环境。——《马丁·伊登》

37、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38、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40、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的苦痛的神妙必不减少于你的欢乐,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先知》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8)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 40句菁华

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5、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君子周急不继富。

7、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8、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9、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0、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11、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12、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3、子曰:“君子不器。”

14、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6、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

17、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8、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9、君子不以绀j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20、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

2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3、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

25、自道也。”

26、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8、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9、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0、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1、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3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3、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34、佛Z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Z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35、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36、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3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3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9、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4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扩展9)

——论语中的成语和解释 40句菁华

1、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2、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故事〗《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4、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民国演义》第八十回)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5、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示例:人如果——,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反义词:废寝忘食。

7、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8、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示例:圣人说:“——”,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9、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示例:杨玉如《辛亥革命先着记》第三章:“那还要经过相当教育,——,不能一革命什么都*等。”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按部就班、由浅入深反义词:一步登天。

10、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出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从之也?”

11、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2、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示例:他绝对自信他不是——的软背脊的人儿。(茅盾《创造》三)

1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示例:“——”。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15、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6、*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之美,不*之恶。”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鲁迅《华盖集·牺牲谟》)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之恶、掠人之美。

17、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18、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近义词:待价而沽。

19、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示例:*《改造我们的学习》:“——,脆而不坚……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金玉其表、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反义词:表里如一典故:《左传·文公五年》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20、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示例:“陈教授——从容不迫地说:……”(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4章:)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2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2、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23、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示例:夏衍《秋瑾传》第三幕:“——,是革命党的本色。”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24、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示例: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25、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出处:《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示例:愿天下有心人——而早为之所焉可耳。(严复《原强》)

26、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27、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8、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0、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31、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32、理屈词穷: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33、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34、能近取譬: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譬,打比方。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35、匹夫不可夺志: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杀身成仁: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37、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38、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9、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0、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