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干涉:有两个(或以上)频率、震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的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矢量和。因此会出现交叉区域某些地方震动加强,某些地方震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成为干涉。P2

2、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成为光的衍射。P2

3、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物体反射满足反射定律。P16

4、遥感*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通称为遥感*台。按照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以范围三类:地面*台、航空*台、航天*台。P24

5、地面遥感*台:指用于安置遥感器的三脚架、遥感塔、遥感车等高度在100米一下。P24

6、航天*台:指用于安置遥感器的三脚架、遥感塔、遥感车等高度在240km以上的航天飞机和卫星等。其中高度的GMS所代表的静止卫星。P24

7、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发展方向。

8、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原的异同

9、西北地区概况

10、能源基地建设:

1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13、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1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15、—1990年。我国*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 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16、气象灾害:台风(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源地是冷高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干热风(对华北农业的影响)

17、(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18、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19、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20、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21、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22、流向

23、落差大小(水能)

24、河道曲直情况

25、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26、空气密度

27、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8、地形(a.地势*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9、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0、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31、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34、地理位置

35、市场因素

36、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7、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38、土地:地形、土壤

39、交通:

40、国家政策

41、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4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43、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44、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45、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46、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47、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48、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49、工程量大小

50、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1)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 40句菁华

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2、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3、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4、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5、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6、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7、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8、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10、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1、区域的含义

12、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发展方向。

13、荒漠化

14、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15、能源基地建设:

16、能源的综合利用

17、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8、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19、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20、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1、天体和天体系统

2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23、太阳活动

24、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5、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6、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27、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8、锋面

29、气旋与反气旋

30、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31、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3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3、河道曲直情况

34、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35、地形(a.地势*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36、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37、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38、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39、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40、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2)

——高中生物的重点知识总结 40句菁华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5、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6、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7、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8、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9、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10、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1、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2、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3、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14、*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

15、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16、作用:

17、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18、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19、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20、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1、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22、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23、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24、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25、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26、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27、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28、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29、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0、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31、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3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3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34、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36、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37、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38、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39、观察 :

40、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3)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

1、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2、广大地域决定*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文化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游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证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

3、大一统的观念就是“天下”的观念。

4、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5、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6、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可以从两方面去看:一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二是民力的大发展。

7、百家争鸣,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观点有“仁者,人也”、“他人也是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政”、“天地之大德”、“为物不贰,生物不测”、“生生之道”、“修身、治国、*天下”。

8、道家重要人物是老子、庄子。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无为而无不为

9、墨家: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墨子的“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倾向。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了思想的代言人。

10、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1、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宴、王弼。

12、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了多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

13、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裨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

14、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5、农政思想的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

16、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想的概括:在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农书,这些农书对古代农耕操作的经验和农学思想做了阐述,标志着*传统的农耕经济文化思想正在得到归纳和整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汉崔寔《四民月令》、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

17、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18、举制的特点: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前代选官制度比较,具有以下三个显明的特点:一、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试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推荐;二、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三、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以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19、*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第一,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第二,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要地位;第三,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第四,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20、家训族规的规范功能:一是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二是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三是以劝戒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

21、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正一经》和《太*洞极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2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1)仁爱孝悌;(2)重义轻利;(3)谦和礼让;(4)真诚有信。此外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

23、《大学》提出教育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24、*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二、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三、与诗书、印密切结合。

25、。以木结构为主是*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左右对称是*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26、“诗言志”的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27、古代艺术的几种重要的审美观念:中和之美、尚意追求、尊崇自然

28、汉语的特点: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29、汉字的特点:就文字的表意方式来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面上构形的。

30、汉字书法的“中和美”:就整篇作品的布局来说,横有行,纵有列,严整有序,但有可因地制宜地作各种不同的安排;就个体字形来说,整体上是方整的,但在*正安稳之外又富有变化;字的内部布局有很强的规律性,但又蕴含了诸多的变化因素。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4)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50句菁华

1、叶片由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 与 叶脉 三部分组成。表皮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

4、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能量和信息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6、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7、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8、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9、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0、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1、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12、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13、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14、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15、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16、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鱼肝油和奶油富含维生素A、D,许多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脂肪还能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7、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8、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19、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20、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21、食物来源:①糖类(谷类、根茎类)

22、维生素和无机盐

23、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课本8页图3、1—4

24、口腔:

25、营养物质的消化

26、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课本13页图3、1—10

27、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28、动物在生态*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

29、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

30、起初新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在发育过程中,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31、线性动物

3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3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34、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6、食物链和食物网:

37、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38、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39、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40、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41、植株的生长:

4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43、植物的呼吸作用

4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5、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7、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48、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49、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5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5)

——高中英语必修1-8重点单词短语 50句菁华

1、no longer/not…any longer 不再……

2、suffer from 遭受、患病

3、fall in love 爱上

4、injure 损害,伤害

5、destroy 破坏,毁坏,消失

6、equal *等的

7、come to power 掌权,上台

8、at war 处于交战中

9、doubt 怀疑

10、sink 下沉,沉下

11、solve 解决;解答

12、anyhow 无论如何,即使如此

13、affect影响,感动,侵袭

14、employ 雇佣,利用

15、harm 危害

16、in cash 用现金,有现钱

17、strength强项,长处,力量

18、go ahead 前进

19、on the contrary 与此相反

20、in one’s turn 轮到某人

21、prevent from 阻止

22、have a gift for 对…有天赋

23、argue 讨论,辩论

24、lead a...life 过着…的生活

25、whisper 耳语,低语

26、approach 接近,靠近

27、preserve 保存,保留,保护区

28、challenge 挑战

29、announce 宣布

30、constant 时常发生的,连续不断的

31、pour 倒,灌

32、a great deal 大量

33、attempt n. 努力;尝试;企图 vt. 尝试;企图

34、take it easy 轻松;不紧张;从容

35、automatic adj. 无意识的.;自动

36、get into 陷入;染上(坏习惯)

37、range n. 种类;范围

38、even if 即使

39、put up with 忍受;容忍

40、make one’s way 前往

41、shoot (shot, shot) vt. 射中;射伤

42、panic (panicked, panicked) vi. & vt. 惊慌 n. 惊慌;恐慌

43、all in all 总而言之

44、as well as 和,也

45、cut out 切去;省略;停止(做某事)

46、make fun of 取消

47、desire 渴望;欲望;渴求

48、pause 暂停;终止

49、scare to death 吓死了

50、mark out 划线;标出…界线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6)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儒学教育状况:

2、内容:

3、实质: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4、评价:*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5、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6、义务更加明确

7、等级爵位产生

8、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开始了近500年共和国时期。

9、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耕犁已相当完善。

10、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11、*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12、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13、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14、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15、冶铜技术

16、*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17、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8、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19、城邦殖民

20、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2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2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2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24、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25、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26、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27、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2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9、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30、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余粮收集制的弊端和效果: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它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31、功绩:(1)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2)为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32、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对照《西周分封示意图》,不难看出同姓的诸侯在燕、鲁等地大有其人,打破了商朝同姓多内服的成例,使周王亲族的势力远达边鄙,扩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辖范围。

33、逐级分封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要以大宗的名分继续对自己的宗亲进行分封,这就使周王的势力随着血缘关系的.逐级延展,渗透到诸侯国的每一个地区;商代未见如此严密的制度,商王对外服地域的控制力是很有限的。

34、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古代*的科技成就

35、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36、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

37、公元前5世纪:

  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38、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三、宗教改革

39、天文学

  (1)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近代天文学奠基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2)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40、“电气时代”

  ①背景: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志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不久,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③“发明大王”美国爱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

  ④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7)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3、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4、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6、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7、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10、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1、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12、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3、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5、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16、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1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18、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卵。

19、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20、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21、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22、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23、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5、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26、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2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3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32、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3、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34、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35、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36、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37、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3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39、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40、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8)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

1、“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2、“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3、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4、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5、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6、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7、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8、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9、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10、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1、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12、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3、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14、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5、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6、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7、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20、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2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22、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23、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24、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5、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26、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27、氯气遇到干燥布条不褪色,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8、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29、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0、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1、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嗤嗤”声。

32、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33、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34、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35、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36、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37、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38、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39、在加热至沸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40、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 50句菁华(扩展9)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3、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4、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6、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7、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8、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9、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10、修:

11、虽:

1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_的事)

13、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14、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15、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16、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17、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18、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19、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20、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21、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24、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25、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26、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27、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28、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29、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30、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3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3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33、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34、断其左股(古义:大腿)

35、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36、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7、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38、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39、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结合句子语境。

40、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