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溶液

2、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3、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4、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5、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6、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7、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8、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9、盐的溶解性

10、碱的溶解性

1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12、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13、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o2和o3。

16、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17、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 、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 、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18、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19、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20、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21、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22、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3、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24、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5、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K、Ca、Na例外。将K、Ca、Na放入可溶性的盐溶液中.它们并不能与盐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是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把金属钠放入到CuS04溶液中,则发生化学反应: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2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如:SO2。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无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27、实验方案:用水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溶液放入二氧化锰可以产生大量氧气。除杂时,选用的试剂方法要正确,要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产生新的杂质(要适量,不能过量)。

28、溶解度曲线: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29、H2还原CuO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会儿H2.再加热;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H2,直到试管冷却为止。(以赶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下又被氧化。)

30、把块状药品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将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慢慢滑到容器底部。(防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直落到容器底部打破容器。)

3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白色信号弹

3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33、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CO2↑

3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5、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36、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37、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38、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9、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40、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41、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 (SO4)3+3H2↑

42、碳酸钠和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

4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44、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45、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46、复分解反应:AC+BD====AD+BC

47、酸碱指示剂

48、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

4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5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扩展1)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100句菁华

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2、固体的溶解度。

3、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4、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5、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6、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7、水溶解性、(溶解时)温度、(溶解后)颜色

8、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9、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10、酸(可鉴别金属等)

11、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12、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13、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14、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

15、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16、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17、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8、淡黄色固体:硫磺

19、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0、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2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2、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23、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4、黄绿色气体:氯气

25、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6、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2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2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29、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30、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31、绿色:cu2(oh)2co3为绿色

32、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33、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3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3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6、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8、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39、煤气:一氧化碳(CO)

40、氯化钠 (NaCl) : 食盐

41、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43、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44、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45、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46、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4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48、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49、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50、熟石灰:CaO+H2O==Ca(OH)2

51、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52、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53、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54、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为定值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在化合物NaHC03和MgC03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为14.29%,不管二者以任何比例混合,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总是定值(14.29%)

55、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BaCl2+H2SO4=BaSO4+2HCl

56、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总质量守恒这些肯定正确。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否正确,要把示意图翻译成化学方程式,并且配*。

57、酸溶液中一定含有H+,其溶液一定呈酸性;呈酸性的溶液中一定含有H+,但其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04==Na++H++SO42-。其溶液因含有H+而呈酸性.但它是盐溶液。

58、计算题:根据元素守恒,建立关系(或者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关系)。H2SO4—H2O,根据水求出硫酸。分析杂质情况时,常用“不纯问题当纯算”,与提供数据相比,必须有高有低。

59、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用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若先用两手紧贴容器外壁.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后.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在水中.就看不到气泡冒出.以至不能准确地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6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6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62、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6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64、原子的结构:

6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66、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67、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68、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69、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

70、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3Fe + 2CO2↑

7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72、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7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74、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75、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76、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燃着木条在集气瓶口熄灭。

77、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78、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79、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80、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81、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8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

83、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84、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2H2O

85、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3NaOH+FeCl3=Fe(OH)3↓(红褐色)+3NaCl

86、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8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88、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89、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90、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91、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9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93、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9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95、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96、电离方程式:例HNO3===H++NO3–

97、复分解反应:AC+BD====AD+BC

98、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99、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100、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扩展2)

——化学中考复习资料 100句菁华

1、化合反应:A+B+…==C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3、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4、2Cu + O2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

5、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6、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有一句口诀可帮助同学们记忆这些东西: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7、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8、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9、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10、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1、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12、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13、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14、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1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1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17、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18、黑色金属:Fe、Mn、Cr(铬)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19、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红

20、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1、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2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4、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25、氢氯酸(HCl):盐酸

26、乙酸(CH3COOH):醋酸

27、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8、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9、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30、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31、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3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33、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4、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35、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36、白色沉淀(6种):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硫酸钡,氯化银。

37、黄色溶液: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38、常见金属元素中.常温下大多为固体,唯有金属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39、可燃物燃烧要具备两个条件:①与02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部必须要有O2参加。如H2点燃后在Cl2中燃烧的反应就没有02参加。

4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如:SO2。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无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4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42、H2还原CuO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会儿H2.再加热;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H2,直到试管冷却为止。(以赶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下又被氧化。)

43、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4、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蒸发、挥发、溶解、潮解等。

45、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4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 3CO2

47、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48、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0、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1、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2、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53、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54、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55、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56、氢氧化钠和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57、盐酸与硝酸银溶液:HCl+AgNO3=AgCl↓(白)+HNO3

58、碳酸钠和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

59、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AlCl3 +3H2O

6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 H2O

61、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SO2+2NaOH=Na2SO3+H2O

6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63、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64、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6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6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7、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8、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69、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70、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71、盐的化学性质

72、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活性炭净化水、干冰人工降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都是物理变化。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变化。

73、化学用语:稀有气体的化学式就是元素符号。氩气Ar 钙离子Ca2+ 两个氢原子2H 硝酸钠NaNO3 NaNO2是亚硝酸钠,H2是氢气或氢分子

74、数据说法:根据原子序数,确定质子数,再根据电子得失情况,确定电子数。溶液稀释,溶质不变。PH小于5.6的雨水才是酸雨。浓硫酸敞口放置,吸水,溶液质量变大,浓度变小。

75、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总质量守恒这些肯定正确。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否正确,要把示意图翻译成化学方程式,并且配*。

76、溶解度曲线: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77、CO2 ①与水反应: 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

78、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79、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80、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81、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82、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83、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8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85、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

86、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CO2↑

87、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88、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89、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90、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9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93、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94、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95、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96、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97、固体的溶解度。

98、气体的溶解度

99、混合物的分离

10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扩展3)

——化学中考复习资料 50句菁华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白色信号弹

2、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

3、酸碱指示剂变状况

4、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5、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6、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 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7、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8、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9、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10、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1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2、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13、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14、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15、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16、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17、酸(可鉴别金属等)

18、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19、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20、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1、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2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2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2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25、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

26、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7、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8、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29、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2H2O

30、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

31、盐酸与硝酸银溶液:HCl+AgNO3=AgCl↓(白)+HNO3

32、氯化钠和硝酸银:NaCl+AgNO3=AgCl↓+ NaNO3

33、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34、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36、化学用语:稀有气体的化学式就是元素符号。氩气Ar 钙离子Ca2+ 两个氢原子2H 硝酸钠NaNO3 NaNO2是亚硝酸钠,H2是氢气或氢分子

37、性质及用途: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反相关);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正相关)。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

38、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39、熟石灰:CaO+H2O==Ca(OH)2

40、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41、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42、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4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4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45、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46、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4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49、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50、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扩展4)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

1、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2、离子符号:例氢离子:H+(注意:1不写出)镁离子:Mg2+三个硫酸根离子:3SO42—

3、化合反应:A+B+…==C

4、置换反应:A+BC==B+AC

5、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6、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7、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8、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9、碱的溶解性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3、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6、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7、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8、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瓶内气体。

19、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蒸发、挥发、溶解、潮解等。

20、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21、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22、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23、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4、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5、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6、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2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8、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29、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30、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

31、离子

32、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33、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3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35、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36、物质的分类:

37、根据化学式计算各原子的个数比

38、溶解度的计算

39、常用仪器的识别。

40、化合价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扩展5)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积与因数的关系:

4、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5、4×1、5—2.4

6、5×32×0.25

7、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8、表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9、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 1L=1000立方厘米1ml=1立方厘米

10、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1、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12、正方体的体积:

13、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14、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15、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16、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7、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8、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9、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2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2、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23、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24、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25、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6、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27、完全数的由来:

28、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29、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30、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1、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2、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33、正方形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4、a÷b=a/b(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35、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3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7、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最多,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8、2,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39、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40、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扩展6)

——高一化学学习资料 40句菁华

1、索引法

2、口诀法

3、关联法

4、硅与*反应:Si+4HF = SiF4+2H2

5、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6、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7、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8、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11、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12、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13、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14、基本程序:

15、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16、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7、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8、物质的量n(mol)= m/M

19、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0、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21、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22、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23、胶体性质:

24、胶体提纯:渗析

25、(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6、(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27、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28、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29、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3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31、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32、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33、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34、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 H2O=Al(OH)3↓+3NH4+

35、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36、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37、二氧化硅与*反应:SiO2+4HF=SiF4↑+2H2O

38、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39、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40、二氧化硅与*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扩展7)

——高一语文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1、不屈不挠

2、自怨自怜

3、鬼迷心窍

4、恪尽职守

5、战战兢兢

6、瞠目结舌

7、愁肠百结

8、四肢百骸

9、息息相通

10、不计其数

11、功败垂成

12、休戚相关

13、危言危行

14、每况愈下

15、一鸣惊人

16、无独有偶

17、一筹莫展

18、插科打诨

19、长歌当哭

20、炙手可热

21、旷日持久

2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23、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2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25、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2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27、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8、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9、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0、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31、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32、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3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34、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35、科学的把握时间;

36、强化能力。

37、复习课授课内容设计用心――有针对性的提炼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8、氓之蚩蚩 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ng 今义:流氓,音mng

39、将子无怒 古义:对人的尊称 今义:儿子

40、使动用法: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50句菁华(扩展8)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 30句菁华

1、生活在绿草地中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说明()

2、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专家是

3、某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4、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5、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6、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7、调查步骤:

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9、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10、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是主要的成分,因为生产者数量最多。食物链中越往后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越多。(终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毒素最多)

11、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生态系统。

1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3、实验室光线较暗,应使用大光圈、凹面镜;实验室光线较亮时,应使用小光圈、*面镜。

1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从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左右倒、上下倒)。[实在不理解就把书反过来看就行了]

15、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16、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17、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的。(细胞体积的增大和数量的增多)

1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19、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还有假根(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或树干上,一般比较矮小。主要作用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批示植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另外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20、蕨类植物具有根、茎(根状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主要用于食用、药用,作为绿肥和饲料,观赏和产生煤(经济意义)。

21、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有的还有胚乳。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

22、食用豆芽的部分是由胚轴发育而来的。

23、从下向上,根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组成。

24、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包括水和无机盐(根吸收),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

25、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缺氮-叶片黄化,缺磷-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搞病能力弱、易倒伏。

26、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的过程叫做传粉。

27、水影响植物的颁布。不同植物,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8、根吸收水的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根毛。根吸收水在茎内靠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

29、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30、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