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2、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3、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叫基因。

5、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6、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7、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8、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10、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11、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12、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1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衡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烧开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4、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15、*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完成*过程;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16、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17、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9、细胞分裂的过程

20、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2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2、生态系统

23、食物链和食物网:

24、显微镜的应用

25、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6、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7、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28、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八大)系统→人体

29、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30、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1)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4、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9、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0、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12、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3、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15、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1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7、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8、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9、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2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21、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24、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25、瑞雪兆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6、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27、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28、记住两个原理:

29、杠杆*衡条件:F1 L1=F2 L2

30、理想斜面:F/G=h/L

31、理想滑轮:F=G/n

32、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33、滑轮组效率:

34、放热:Q放=Cm(t0-t)=CmΔt

35、热*衡方程:Q放=Q吸

36、欧姆定律:I=U/R

37、焦耳定律:

38、声速:V=340m/s (15℃)

39、电压:①一节干电池电压:1.5V;②一节蓄电池电压:2V;③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④家庭电路电压:220V(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即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⑤手机电池电压:3.6V。

40、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1.5Kg.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2)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30句菁华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2、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3、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4、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5、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6、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7、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8、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9、简述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答:a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夺去王侯爵位和封地,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推行一套新的选用官吏制度,注意选拔人才。b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c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在长安设立太学,主要培养官吏。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

10、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11、书法艺术:

12、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13、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14、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15、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16、、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是苏联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7、、美苏争霸

18、、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19、、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家处于不利地位;对*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0、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1、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2、唐朝的社会经济:

2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5、抗美援朝的意义:

26、失败标志:*就任*临时大总统

27、爆发标志:17*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8、、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家处于不利地位;对*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9、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更加巩固,也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0、*的土地改革:1959年,*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3)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

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③制定计划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4、病毒的个体非常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中,因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5、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6、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7、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8、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9、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10、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1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3个单眼,1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12、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13、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虾、蟹、蜱虫等。

14、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15、能在水中呼吸;

16、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

17、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18、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19、生物能进行呼吸

20、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2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2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5、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6、、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7、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 氧 气

28、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29、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30、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4)

——小升初100个语文课外必考知识点 50句菁华

1、四书

2、五经

3、四大名著

4、李清照三名句

5、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6、北宋四大书法家

7、元末明初吴中四杰

8、贾谊

9、《史记》

10、《汉书》

11、孟浩然

12、柳宗元

13、范仲淹

14、欧阳修

1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16、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

17、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18、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20、“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原诗《题临安邸》中的下句是(__________)。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__________)。

22、古代常用称谓代替年龄。请说出下列年龄的称谓:60岁(__________)70岁(__________)。

23、古语说“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说的是(__________)。

24、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是(__________)。

25、金庸的籍贯是(__________)。

26、“本是同根生”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__________。

28、我国农历中有(__________)个节气。

29、我们常说高科技的“两弹一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0、“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__________》。

31、下列四组生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32、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 __________ 》近年风靡全球。

33、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近年创作的《 __________ 》系列小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3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孙悟空 。

35、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36、“死去元知万事空”下一句是(但悲不见九洲同)。

37、成语“不入虎穴”,下一句是(焉得虎子)。

38、“建元”是我国(汉武帝)皇帝使用的年号。

39、古语说“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说的是(商人不因折本不买卖)。

40、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唐朝)。

41、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四种植物。

42、有“植物熊猫”之称的是(银杉)。

43、《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44、《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45、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46、《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

47、杜甫少有开心的诗,从来都是忧国忧民,但是他“生*第一快诗”却一反他*日的沉郁顿挫,让人觉得酣畅淋漓,其喜悦心情跃然纸上。这首诗的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8、史学双璧

  《史记》《资治通鉴》

49、陆游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存诗9300多首。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

50、曹雪芹

  完成了《红楼梦》前80回,《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5)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过程:

2、翻译:

3、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4、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5、区分共生、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图象。a、共生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二者同生共死;b、捕食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者后减少,为捕食者。被捕食者图象的最高点高于捕食者;c、竞争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开始时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以后则你死我活。4、决定海洋不同深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6、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7、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结构等方面。

8、水*结构:在水*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结构。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10、海洋生态系统: 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 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

11、淡水生态系统: 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12、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13、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

15、概念及其反应式

16、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17、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18、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19、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20、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2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23、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24、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5、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26、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7、无机盐

28、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9、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0、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31、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32、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33、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4、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35、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36、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37、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38、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39、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0、1838—1839年细胞学说

41、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42、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3、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无机盐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因而必腨通过膳食予以补充。无机盐的代谢可以通过分析血液、头发、尿液或组织中的浓度来判断。在人体内无机盐的作用相互关联。在合适的浓度范围有益于人和动植物的健康,缺乏或过多都能致病,而疾病又影响其代谢,往往增加其消耗量。在我国钙、铁和碘的缺乏较常见。硒、氟等随地球化学环境的不同,既有缺乏病如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龊齿等,又有过多症如氟骨症和硒中毒。

4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45、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46、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47、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4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因为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变化,而生物的遗传具有保守性,不会因为环境变化立即改变其遗传性,因此适应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选择作用不会一次到位,更不会造成尽善尽美的选择结果,所以,适应具有相对性。

49、组成细胞的元素

50、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6)

——初中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2、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3、提出问题

4、制定计划

5、得出结论

6、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7、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8、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9、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10、或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细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11、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12、神经系统的组成

13、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4、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15、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16、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1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8、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9、吸气时,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总称)处在(收缩)状态

20、果树常用的生殖方法是(嫁接)

21、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22、昆虫、青蛙发育的类型:变态发育。它可分为:

2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废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废方式:落叶。]

24、生物圈的范围:厚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5、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6、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27、幼根的生长

28、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29、运输途径

30、蒸腾作用的意义:

31、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32、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33、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怎么变化(难降解的有害物质循环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富集,即最高营养级最多)

34、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生物圈)

35、所有生物由细胞构成,病毒例外,但是病毒是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区别

37、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先分裂,接着细胞质分裂,出现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出现新的细胞壁。

38、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也是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39、动物体的组织与植物体的组织

40、植物体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7)

——初中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5、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6、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7、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0、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2、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3、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同时注意不是可燃性气体点燃混合就会发生爆炸,必须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才会爆炸)。

1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15、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6、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17、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18、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

19、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

20、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21、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22、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23、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4、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25、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26、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2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28、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9、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30、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31、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2、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3、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4、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35、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36、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37、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8、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39、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40、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8)

——高一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2、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3、DNA的复制:

4、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5、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6、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7、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8、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9、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顺序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10、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11、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12、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13、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14、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15、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6、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17、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18、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9、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0、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分为两步: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

21、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板

22、*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23、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24、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25、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6、溶酶体结构特点: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27、核糖体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28、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29、抗维生素D佝偻病

30、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31、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32、、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33、、调节血糖的激素:

34、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35、前期

36、后期

37、末期

38、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39、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0、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 状态变为 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 。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