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2、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3、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叫基因。

5、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6、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7、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8、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10、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11、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12、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1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衡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烧开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4、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15、*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完成*过程;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16、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17、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9、细胞分裂的过程

20、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2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2、生态系统

23、食物链和食物网:

24、显微镜的应用

25、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6、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7、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28、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八大)系统→人体

29、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30、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1)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4、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9、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0、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12、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3、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15、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1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7、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8、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9、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2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21、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24、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25、瑞雪兆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6、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27、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28、记住两个原理:

29、杠杆*衡条件:F1 L1=F2 L2

30、理想斜面:F/G=h/L

31、理想滑轮:F=G/n

32、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33、滑轮组效率:

34、放热:Q放=Cm(t0-t)=CmΔt

35、热*衡方程:Q放=Q吸

36、欧姆定律:I=U/R

37、焦耳定律:

38、声速:V=340m/s (15℃)

39、电压:①一节干电池电压:1.5V;②一节蓄电池电压:2V;③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④家庭电路电压:220V(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即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⑤手机电池电压:3.6V。

40、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1.5Kg.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2)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30句菁华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2、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3、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4、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5、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6、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7、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8、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9、简述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答:a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夺去王侯爵位和封地,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推行一套新的选用官吏制度,注意选拔人才。b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c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在长安设立太学,主要培养官吏。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

10、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11、书法艺术:

12、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13、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14、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15、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16、、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是苏联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7、、美苏争霸

18、、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19、、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家处于不利地位;对*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0、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1、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2、唐朝的社会经济:

2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5、抗美援朝的意义:

26、失败标志:*就任*临时大总统

27、爆发标志:17*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8、、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家处于不利地位;对*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9、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更加巩固,也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0、*的土地改革:1959年,*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3)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

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③制定计划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4、病毒的个体非常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中,因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5、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6、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7、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8、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9、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10、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1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3个单眼,1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12、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13、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虾、蟹、蜱虫等。

14、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15、能在水中呼吸;

16、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

17、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18、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19、生物能进行呼吸

20、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2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2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5、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6、、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7、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 氧 气

28、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29、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30、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4)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的归纳 40句菁华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结合成*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4、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5、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6、食物来源:①糖类(谷类、根茎类)

7、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课本8页图3、1—4

8、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②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9、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乳化脂肪为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

10、胰腺:分泌胰液;有多种消化酶;属于化学性消化。

11、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2、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13、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1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满江红、贯众)

15、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6、区分果实与种子

17、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18、蒸腾作用的意义:a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d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19、气孔:气孔一天的变化(水、风的影响);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从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20、节水农业:畦灌、喷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约为10:5:3

2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a暗处理、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b叶片遮光、对照实验c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d加碘染色、碘遇淀粉变蓝

22、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③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衡④提供氧气

2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藻类与真菌的共生,根瘤与固氮菌的共生、蛔虫与人的寄生)

2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一条河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只有生物部分。

2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最复杂,所以稳定性最强。

26、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7、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彼此互相影响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29、生物能进行呼吸

30、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3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35、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36、显微镜的构造(P36)

37、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8、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39、常见的玻片标本

40、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5)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40句菁华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3、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蛋白质功能:

6、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7、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8、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10、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1、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12、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13、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14、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15、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16、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17、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18、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19、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20、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22、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2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2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5、无机盐

26、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7、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8、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1、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

33、DNA的复制:

34、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35、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6、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7、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38、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9、酶浓度

40、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6)

——高一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2、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3、DNA的复制:

4、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5、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6、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7、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8、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9、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顺序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10、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11、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12、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13、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14、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15、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6、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17、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18、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9、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0、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分为两步: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

21、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板

22、*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23、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24、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25、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6、溶酶体结构特点: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27、核糖体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28、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29、抗维生素D佝偻病

30、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31、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32、、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33、、调节血糖的激素:

34、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35、前期

36、后期

37、末期

38、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39、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0、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 状态变为 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 。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7)

——《基因的本质》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30句菁华

1、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2、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3、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4、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5、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6、神经系统的组成

7、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8、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9、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10、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实验证实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总之,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不能说所有的蛋白质和RNA都是酶,只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才称为酶。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条件。

11、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熟悉89页图。

12、概念及其反应式

13、现实意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应满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内部条件——植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积(适当密植),外部条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适宜的光照、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

14、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15、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6、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17、合成物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18、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顺序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19、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

20、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1、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的唿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

22、赤潮:在海洋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23、水污染的危害:

24、土壤污染的危害:

25、噪声污染的危害: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

26、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7、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28、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9、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