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 >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2、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治人事天,莫若啬。

1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0、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21、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4、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2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2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5、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0、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1)

——道德经经典名句 50句菁华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 《道德经》

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 《道德经》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道德经》

6、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7、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0、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老子 《道德经》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16、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1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18、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

19、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 《老子》

2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1、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经》

27、虚极静笃 ——老子 《道德经》

2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9、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老子 《道德经》

30、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以观其妙 有名万物之母以观其徼 同出于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3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老子 《道德经》

34、"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老子 《道德经》"

35、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7、夫唯不争,故无尤。

38、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老子 《道德经》

3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 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 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 《道德经》

4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2、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43、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9、我无欲,而民自朴。 ——出自第57章

5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2)

——《道德经》的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老子》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7、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

1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1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1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1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18、无为无不为《道德经》

1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道德经》

2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2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23、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道德经》

2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25、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道德经》

2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参考译文: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老子》

27、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老子《道德经》

28、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老子《道德经》

29、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老子《道德经》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1、能受国之诟,是为社稷主。——老子《道德经》

32、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

33、第八十一章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译文: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译文: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译文: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天的法则是利于众人而不妄加伤害,圣人的法则是施惠众人而不与人争夺。——老子《道德经》

3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老子《道德经》

3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道德经》

3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7、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3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

39、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道德经》

4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3)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

1、报怨以德。

2、解释:国家小,民众少。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解释: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也下不到一整天。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4、解释:天下最柔弱的物质,能克制天下最坚硬的物质。

15、解释:天道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虽然疏松却不失一切。

1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7、解释:**清明,民众就淳朴;**苛酷,民众就狡诈。

1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9、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20、解释:宁静胜过浮躁,寒冷胜过酷热。保持宁静无为才能治理天下。

2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2、解释:懂得知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到危险。

2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4、解释:以天道自然法则治理国家,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打仗,以自然无为的意境赢得天下。

25、解释: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嫩的,死了就变得干硬枯槁了。

26、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27、解释: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累积的泥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28、解释: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

29、解释: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弱的地位;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淡的地位;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

30、解释: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而能够战胜坚硬的,没有比水更厉害的了。弱能胜强,柔能克刚,天下没人不懂,却不去实行。

31、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2、解释: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用自我夸耀,别人也会认同你的功劳;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

33、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34、解释:祸常倚藏在福之中,福也常隐藏着祸根。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35、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36、解释:自古以来,凡是得到道的都发生了变化天得道而明亮,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河谷得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长,统治者得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37、解释:名声与生命哪一个更重要?生命与利益哪一个更可贵?得到的与失去的,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过分聚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38、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大型的器物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制作完成;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伟大的形象,往往形成于无形。大道隐藏在无名的事物之中。

39、解释: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用善心待他,这样就可以使人向善。对于诚信的人,我用诚信待他;对不诚信的人,我也用诚信待他,这样可以使人诚实守信。

40、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4)

——道德修养的名言 50句菁华

1、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2、再想下去,一个推论令她不寒而栗,陷入恐惧的深渊:也许,人类和邪恶的关系,就是大洋与漂浮在其上的冰山的关系,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巨大水体,冰山之所以被醒目地认出来,只是由于其形态不同而已,而它实质上只不过是这整个巨大水体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类是做不到道德自觉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人类之外的力量。 ——刘慈欣《三体》

3、每个人心中都有行为准则,有道德底线,人们通过这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有些东西却显然没有,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只被欲望所支配,行同畜生开口闭口只有金钱,不断的吹嘘着他人的光辉事迹,有些人被他们的所着迷,但仔细一想却发现,他们所吹嘘的人物事迹跟他们没有半根毛的关系。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5、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6、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7、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8、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9、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0、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11、谁在*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2、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杨雄

13、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14、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

15、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念。史蒂文生

16、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服饰。都德

17、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18、多读书,是提高青年修养的不二法门。读书,不仅要读专业书,通悉安身立命之道,更要读一些与专业无关的闲书、“杂书”,以丰厚您的知识结构,优化您的思维模块、开阔您的眼界。读“大数据”“云计算”之类书籍的同时,不妨也看看房龙的哲学系列、陈丹青的美学系列、海德格尔论《存在与时间》。

19、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20、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22、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2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24、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25、治外物易,治已身难.

26、习与性成.

27、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2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31、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帕利克

3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3、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3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5、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36、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37、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8、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39、礼貌经常可以替代贵的感情。——梅里美

4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1、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莱辛

42、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伊索

43、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4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5、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46、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

47、智慧和德行,有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日本

48、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4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50、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贺拉斯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5)

——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唐·周昙《杨震》 无言:不要说。暗室:比喻暗中。咫尺:喻距离极近。斯须:一会儿。四知:指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任何事情都无法掩人耳目。——周昙

2、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3、美德可以打扮一个人,而财富只有装饰房子。欧洲

4、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5、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苏轼

6、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英雄传》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8、习勤忘劳,习逸成惰。李惺

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10、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借部何因缘,致令遗如此?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但自修已身,不要言他已。寒山

11、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鸠

1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3、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英国)培根

14、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Bacon,Francis

15、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作者:黑格尔

16、不修其都在更换主人的。希腊

17、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18、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19、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20、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爱比克泰德

21、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

22、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23、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24、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25、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2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7、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28、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29、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伯克

30、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

31、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32、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33、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因为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列夫·托尔斯泰

34、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应正直——李翱

35、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杨雄

36、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唐·神秀

37、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38、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39、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40、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41、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42、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43、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4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45、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

46、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

47、上士之耳训乎德,下士之耳顺乎己。

48、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49、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契诃夫

50、能够自由地形成习惯的人,在一生中能够做更多的事。习惯是技术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三木清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6)

——老子道德经的经典哲理签名 40句菁华

1、强行者有志——老子

2、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子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

5、大巧若拙——老子

6、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7、使人行者,身先行之——老子

8、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老子《清净经》

9、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老子《道德经》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1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老子《道德经》

12、一个杯子最有用的,是那空的部分。——老子

1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1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5、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

1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8、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1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6、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3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3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3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3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35、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36、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3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3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9、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40、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