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3 00:00:00
1、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人眼都看不见。
2、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3、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6、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7、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8、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
9、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10、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11、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12、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13、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14、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15、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算。
16、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17、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18、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19、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20、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21、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22、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4、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5、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26、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27、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28、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29、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3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31、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3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认为0℃时就没有了分子运动。
33、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4、常见的温度计有
35、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36、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38、熔化和凝固曲线图:略
39、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40、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1)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
1、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5、温度计的使用:
6、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8、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9、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桌面上,读数时视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
10、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大小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1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12、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4、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5、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6、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17、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1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19、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0、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21、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22、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23、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24、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25、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26、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27、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28、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29、有效练习
30、解决疑难
31、系统总结
32、把“错题”变成“熟题”!
33、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35、*面镜成像特点:
36、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37、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8、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39、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0、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42、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43、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
4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45、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46、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47、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48、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9、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50、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2)
——中考物理知识 40句菁华
1、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2、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6、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7、浮力F=G排=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8、在183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9、没有使用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会周期性改变方向,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它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我国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
10、使用了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电流叫直流电。(实质上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只是直流发电机是磁生电,而直流电动机是电生磁)
11、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12、实际生活中的大型发电机由于电压很高,电流很强,一般都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而且磁场是用电磁铁代替的。
13、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三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即J/kg)、燃料的燃烧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14、燃料燃烧的实质
15、提高炉子的效率既能节约燃料,又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大家都要注意节约燃料。
1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1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8、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19、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20、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1、速度和速率
22、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5、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26、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27、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8、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9、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0、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31、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32、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33、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4、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35、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36、串联电路:U=U1+U22.并联电路:U=U1=U2
37、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38、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39、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4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3)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
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2、乐音三要素:
3、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4、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5、*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6、人远离*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7、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10、二力*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1、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13、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4、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5、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1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7、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9、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20、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1、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2、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4、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5、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6、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27、电功计算公式:W=Pt=UIt=I2R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8、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2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30、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4)
——初中物理知识点 100句菁华
1、透镜及其应用
2、电流和电路
3、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4、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5、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6、符号:R。
7、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8、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9、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
10、*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面镜对称。
11、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2、光现象
13、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
14、运动和力
15、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
16、力和机械(一)——简单机械
17、功的计算
18、机械效率——η
19、弹性势能
20、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1、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2、力的测量:
23、牛顿第一定律:
24、惯性:
25、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衡。
26、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27、压力:
28、压强:
29、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30、液体压强的规律:
31、功的计算:
3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33、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34、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36、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7、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38、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39、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40、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41、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42、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变化中抓住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是关键。
43、机械能守恒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其他的能也没转化为机械能),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4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45、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的,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46、*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
47、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底片是不能动的,所以调整相距是通过伸缩镜头完成的。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8、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建立联系,公式用的非常多。
49、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通电螺线管(安培定则)→电磁铁。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制成了电动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50、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51、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52、浮力产生的原因
53、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54、*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面镜对称。
5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56、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在水*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57、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行。
58、物理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59、物体受*衡力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60、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61、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62、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63、物体匀速水*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64、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65、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66、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67、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68、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69、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70、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71、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7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73、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74、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
75、我国宋代沈括首先发现磁偏角。
7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77、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78、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0、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8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82、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8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84、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85、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86、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87、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8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89、P=U^2/R=I^2R主要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90、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91、*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9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93、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94、压强公式:
95、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96、测量工具
97、体积与压强
98、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9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0、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5)
——中考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2、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3、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4、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5、“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7、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8、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9、放大镜、*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1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11、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12、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13、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14、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5、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16、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7、二力*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8、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9、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20、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2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2、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法拉第)
25、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26、炒菜时,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温的油中水便爆发性地汽化。这样,周围的油被带得飞溅起来-------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
27、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了。
28、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29、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30、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防止车内物体在司机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1、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32、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为什么越是用力捏闸,车停得越快?
33、拔河时地面上谨防有沙粒———防止滚动摩擦。
34、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35、灯丝螺旋状———减小散热面积,提高灯丝温度,发光效果好
36、城市里的暖气用水来取暖的好处是什么?
37、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8、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39、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40、*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41、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42、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3、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4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5、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46、液体压强的特点:
47、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8、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49、功的计算:W=FS
50、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6)
——初三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
1、*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3、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5、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6、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7、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8、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9、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10、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使用电磁继电器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实现远距离操作。
11、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并且它采用高架方式,占用的耕地很少。磁悬浮列车意味着这些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来代替旧的钢轮和轨道列车。磁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将整个列车车厢托起,摆脱了讨厌的摩擦力和令人不快的锵锵声,实现与地面无接触、无燃料的快速“飞行”。
12、扬声器: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当声音以音频电流的形式通过扬声器中的线圈时,扬声器上的磁铁产生的磁场对线圈将产生力的作用,线圈便会因电流强弱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进而带动纸盆发出不同频率和强弱的声音。纸盆将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出去,于是就产生了我们听到声音。
13、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14、验电器
15、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6、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17、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18、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19、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20、大气压的特点:
21、测量工具:
22、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3、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4、浮力的利用:
25、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26、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7、熔化和凝固
28、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9、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0、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道拐角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电筒)
3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32、内燃机:
33、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3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5、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6、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
3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38、电路的三种状态:
39、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40、1度=1千瓦时(kwh)=3.6×106J。
41、杠杆*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42、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43、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衡原理
44、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45、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
46、重力:G=mg
47、吸热:Q吸=Cm(t—t0)=CmΔt
48、定值电阻:
49、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50、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7)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
3、说明
4、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6、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
8、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
9、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
10、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11、电流表的使用
12、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叫做变阻器。常用的有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3、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U/R 可知,因为
14、会用电压表或导线判断断路的位置。
15、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16、电能可从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17、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几个重要参数:“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A;“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25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2500转。
18、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19、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I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20、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21、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22、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3、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5、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26、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27、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28、杠杆调*:左高左调;天*调*: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2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30、用电器:消耗电能;
31、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
33、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4、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
3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36、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37、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38、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
39、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40、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8)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3、*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面镜上的光经*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4、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6、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7、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质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8、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叫做帕斯卡,记作Pa。1Pa=1N/m2。(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放的西瓜子对水*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9、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10、连通器的原理:
11、连通器的应用:
12、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的条件是:
13、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1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15、物体的浮沉条件:
16、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飞机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举力。
17、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18、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19、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0、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1、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23、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24、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25、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6、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7、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28、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9、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0、声的利用:
31、电荷(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路的通和断,导线连接电路作用。
32、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用电器再到负极 ,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33、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单A) 1A=1000 m A 1m A=1000uA
34、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35、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36、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7、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38、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39、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0、*面镜的应用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9)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40句菁华
1、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2、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5、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6、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7、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8、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9、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0、蛋白质功能:
1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1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13、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14、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5、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16、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染色质期的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7、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18、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19、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能够无限增殖
20、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1、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有色体、液泡。叶绿体
2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23、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24、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5、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6、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27、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28、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29、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30、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1、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32、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3、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34、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35、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6、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37、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38、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39、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4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扩展10)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儒学教育状况:
2、内容:
3、实质: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4、评价:*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5、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6、义务更加明确
7、等级爵位产生
8、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开始了近500年共和国时期。
9、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耕犁已相当完善。
10、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11、*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12、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13、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14、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15、冶铜技术
16、*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17、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8、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19、城邦殖民
20、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2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2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2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24、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25、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26、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27、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2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9、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30、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余粮收集制的弊端和效果: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它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31、功绩:(1)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2)为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32、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对照《西周分封示意图》,不难看出同姓的诸侯在燕、鲁等地大有其人,打破了商朝同姓多内服的成例,使周王亲族的势力远达边鄙,扩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辖范围。
33、逐级分封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要以大宗的名分继续对自己的宗亲进行分封,这就使周王的势力随着血缘关系的.逐级延展,渗透到诸侯国的每一个地区;商代未见如此严密的制度,商王对外服地域的控制力是很有限的。
34、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古代*的科技成就
35、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36、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
37、公元前5世纪:
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38、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三、宗教改革
39、天文学
(1)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近代天文学奠基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2)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40、“电气时代”
①背景: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志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不久,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③“发明大王”美国爱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
④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
初中物理知识点 100句菁华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物理知识点 60句菁华中考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初中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生物知识点归纳 50句菁华《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中考物理知识 40句菁华中考必考物理知识点整理 40句菁华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初中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 40句菁华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的归纳 40句菁华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40句菁华小学语文总结知识归纳 40句菁华歇后语相关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爱国卫生健康小知识归纳 40句菁华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物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30句菁华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30句菁华
简短的人生经典哲理语录 400句菁华经典励志语录 400句菁华情感说说 300句菁华中秋节领导祝福语 150句菁华五一放假祝福语 100句菁华三八妇女节搞笑句子 60句菁华七月第一周祝福语 60句菁华教师教育名言 60句菁华中秋节标题文案 50句菁华优秀的服务理念口号摘抄 50句菁华学校迎新标语 50句菁华小学教师学生评语 50句菁华教师给学生的评语 50句菁华爱情内心独白句子 50句菁华父亲节暖心文案可爱 50句菁华百日誓师口号 50句菁华简短早上励志问候语 50句菁华经典企业口号 50句菁华
2020年比赛口号汇编 40句菁华一年级下学期教师寄语 40句菁华七夕情人节空间留言 40句菁华三年级下学期期末学生评语 40句菁华三八节的搞笑短信祝福语 40句菁华写给自己的经典句子 40句菁华女生失望的伤感说说 40句菁华心里面堵得慌的句子 40句菁华感恩母亲的语录 40句菁华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的四字成语 40句菁华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书目和教育部大学生读的书目! 40句菁华春天像什么句子 40句菁华晚安心语说说大全 40句菁华有凝聚力的企业口号大合集 40句菁华朋友春节祝福语 40句菁华期待爱情的爱情语录 40句菁华致亲爱的自己生日快乐说说 40句菁华销售人员的岗位职责 4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