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卖炭翁》课堂实录与评析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重点词语:

3、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用原文语句填空

5、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6、宫市。

7、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中主要写了哪两类人?诗歌围绕“炭”写了哪几件事?

8、诗歌哪部分写烧炭?哪部分写运炭?哪部分写炭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9、课文是怎样描写卖炭的老翁的呢?

10、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在干什么呀?

11、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之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食。

12、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13、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14、范读诗歌并指导学生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5、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完成。

16、在诗中画出描写人物的具体语句,并从语言表达(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的角度,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诗。

17、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用原文语句填空。

18、词语的引领。

  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对“烧炭”这一工序不清楚。而这个复杂的工序又恰恰是学生体会卖炭翁劳动艰辛的重点所在。通过教师对“烧炭”这一工序的动情描述,引领学生与卖炭翁对话,引导学生感受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可谓水到渠成。

19、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烧炭,运炭,卖炭(炭被掠夺)

20、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而作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板书:讽喻诗、叙事诗)

21、诗歌哪部分写烧炭?哪部分写运炭?哪部分写炭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第一至八句写烧炭。第九至十二句写运炭。第二段整段写炭被掠夺的过程。

22、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在干什么呀?

  明确: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23、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价钱,终于他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辗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试举例说明。

  明确:艰苦。“一尺雪”说明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辗冰辙”说明炭很重,冰雪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晓驾炭车”“日已高”则说明路途遥远,运炭时久。“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容易吗?

24、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之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食。

  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

  明确:没有。从“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可以看出。他最终得到“半匹红纱一丈绫”。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这就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

25、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明确: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26、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把握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感受卖炭翁的遭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赏读入境

  (一)情境导入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板书课题)

  (二)预习先知

27、重点词语。

  (1)薪:木柴。

  (2)苍苍:灰白。

  (3)营:谋求、需求。

  (4)敕:指皇帝的命令。

  (5)叱:吆喝。

  (6)直:同“值”,价格。

  (四)初读古诗

28、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29、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本诗通过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0、背诵默写全诗。


《卖炭翁》课堂实录与评析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