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D

2、李商隐的《乐游原》主要运用了拟人/用典的手法,羲和驾驭太阳奔跑,于黄昏时、日落处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掉头向东方升起,表现出对时光的留恋,传达作者因时光流逝而带来的迟暮之悲、无奈之感。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描绘了农人们采了满筐、满篮的桑柘之叶喂蚕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农人经营生产与家业的繁忙。用“人家”忙碌却安定的幸福生活来反衬词人的漂泊不定、落拓孤独。更突出思乡之情。

6、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春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7、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达了明珠暗投的悲伤;第二联借景抒情,心塞云漫不见长安,花落空山,脚踏阆州。表达了仕途阻塞、怀才不遇的愁苦;尾联写常年漂泊,仿佛偏爱浪游在外,反语自嘲,表达了羁旅无归的无奈之情。

8、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9、甲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10、甲文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概括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12、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13、江南春风图

14、《望岳》与《春望》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岳》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丽的泰山,表现出诗人①的人生态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败的长安城,表现出诗人②、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2分)

15、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表达了喜悦之情。(2分)

16、答案示例:①积极向上②忧国忧民(2分。每空1分)

17、答案示例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19、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20、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21、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22、[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3、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不同,【甲】诗表达了,【乙】诗表达了。(2分)

24、①“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状,(1分)反映了守城将士处境艰难,(1分)也表现了将士们要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决心。(1分)②从云缝李透射出的日光照在将士们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要人眼目,(1分)说明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1分)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1分)(任答一点即可)

2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三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二叔、三叔的不好,再写五叔的好,初步呈现了五叔的形象。

  B.文中先后两次写到祖母说五叔“可惜死得太早”,表现了祖母对五叔的怀念,也流露出祖母对五叔早逝的伤感。

  C.五叔夭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祖母担心而延误了治疗,当然也有体质较弱、涉水受寒以及操劳过度等因素。

  D.小说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叙述舒缓,语言*实,有助于刻画五叔经历*常、性格*和、行事从容的形象。

26、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27、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背景: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7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①。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②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①眠三:指蚕儿快要三眠了。是蚕儿长得最快的时候。②篝灯:灯笼。

28、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A.三

  B.四

  C.五

  正确答案:B

29、甲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30、答案示例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2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1)

——自考《现代汉语》强化练习及答案 40句菁华

1、下列在普通话中只能当作一个词的单位是( )。

2、下列在普通话中具有同音词关系的是( )。

3、“放牧”一词的复合方式属于( )。

4、下列句子中,属于主谓谓语句的有( )。

5、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6、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7、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8、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9、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3、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14、他(主)踉踉跄跄地(状)从外地(状)赶回(谓)久别的(定)家乡(宾)。

15、祥林嫂(主)叫(谓)阿毛(宾)坐在门槛上剥豆(宾补)。

16、连动式

17、双宾语

18、「现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相信,他虽然落下了不少课程,但是,只要他坚持不懈奋起直追,就一定不会比别人差!(宾语)

19、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的伟大事业。

20、你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

21、在十字路口,他迅速拉开车门跳了下来。

22、早在2005年,*就发生过一场关于“要不要敬畏自然”的争论。

23、据说,聪明的老先生曾借助圣人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24、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就可以判断鲸鱼的种类和大小。

25、每逢听到孩子们唱歌,我就会想起爸爸第一次教我唱《国际歌》的情景。

26、每天放学后,老师总要站在校门口看一会儿。

27、划分句子的口诀:

28、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29、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30、我们(主)正在(状)做(谓)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的伟大(定)事业(宾)。

31、实现四个现代化(主)已经(状)成为(谓)全*人民的共同奋斗(定)目标(宾)。

32、每天放学后(状),老师(主)总要站在校门口(状)看(谓)一会儿(状补)。

33、经过一番了解(状),才发现这些学生(主)*时爱好数学,中学时单科突进,却很不重视语文学习,阅读和表达能力挺差。

34、鲁班(主)接受(谓)了(状)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任务(宾)。

35、鲁班(主)从中(状)得到(谓)启发(宾)。

36、国家要独立,民族要*,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

37、[在*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开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

38、实现四个现代化已经成为全*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39、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战士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

40、早在2005年(状),*(主)就(状)发生过(谓)一场关于“要不要敬畏自然”的(定)争论(宾)。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2)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2、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3分)

3、(共6分)⑴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⑵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4、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5、(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6、(1)学习勤奋(1分),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1分)。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9、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10、(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

11、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12、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13、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14、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1分),凸显我的志趣所在(2分)。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6、(1)如果他们学业有不精通的,品德有没有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怎会是他人的过错呢?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8、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9、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20、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分)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2、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的一项是()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6、①宋濂是主动百里上门求师,因为其热情、谦虚和执着终有大成。②王冕是因为苦学而被名师看中,在名师的指点下成为通儒。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28、【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29、(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30、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3)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30句菁华

1、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善。(搭配不当:效率与改善不当,将效率改为提高)

2、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成份残缺:缺主语,将"经过"和"的"删去)

3、新时代的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关于思考关于创造的水*。(搭配不当:动宾"培养"的是"本事"不是"水*")

4、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N流感不再扩散。(搭配不当: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5、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6、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7、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8、选大队长,一致选刘燕当大队长。

9、苹果的味道又甜又脆。

10、同学们在山上种下银杉、松、柏、菊花等树苗。

11、杨晓红因为认真学习,并且成绩提高很快。

12、昨日上午下了一整天的大雨,今日是阴天,我估计不会下雨。

13、自实行生产职责制以后,农民的生活水*得到了改善。

14、漫山遍野的山茶花红得那么鲜明。

15、今年“六一”节,我校有三十名荣获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16、大雨和乌云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17、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班主任。

18、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19、把“看到”改为“感到”。

20、把“英语”与“我”调换。

21、把“事业”改为“传统”。

22、把“他”改为“明明”或“刚刚”。

23、把“花园”改为“树木”。

24、在“泥泞”前加上“踏着”。

25、在“学习”后加上“习惯”。

26、去掉“及鲸鱼”。

27、把“鲜明”改为“鲜艳。

28、去掉“和工人”或“职工和”。

29、去掉“和乌云”。

30、把“反应”改为“反映”。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4)

——最新*诗词大会竞赛练习题及答案 50句菁华

1、《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Book of Documents】

2、《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

3、《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错】

4、南唐词的代表词人有一冯二李,其中不包括【李昪】

5、《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

6、《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对】

7、“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作品的评价。【冯正中】

8、《鹊踏枝》词牌名,又名【黄金缕,卷珠帘,一箩金】

9、*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长久,短暂,A和C】

10、关于词牌名“浣溪沙”,说法错误的是【只有仄声调】

11、《尔雅》是*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对】

12、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春花】

13、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哲学家()的影响。【叔本华,康德】

14、在王国维18岁时清*签订的不*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15、王国维认为“写境”是()派【写实】

16、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典论、论文】

17、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8、“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人间词话】

19、《东轩笔记》是由()所作。【对】

20、诗与词的区别是:词之言长,诗之境阔。【对】

21、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可见他对“境界”二字理解地非常透彻。【错】

2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

23、“新帖绣罗襦”中“罗”是指长裙。【错】

24、“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纪晓岚】

25、关于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上片体现了婉约低回的情致】

26、《水龙吟》是一首豪放词。【对】

27、“举头西北浮云”此处是指现实中真的浮云。【错】

28、王国维由“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等句联想到屈原的《离骚》。【错】

29、《兰陵王·柳阴直》这首词压入声韵。【对】

30、长调在敦煌曲子词里就已出现。【对】

31、《拟采莲曲》是仿乐府诗而作。【对】

32、“向西风愁听佩环声”一句中引用()的诗句“如鸣佩环”【柳宗元】

33、普通话中一声和三声都是*声。【错】

34、关于《花间集》,描述不准确的是【南唐词收录其中】

35、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6、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37、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38、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我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

39、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按要求写诗句:(1)秋“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秋“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映了一定的哲理意义,请说一说。

45、_________(谁)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_________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46、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曾:________谙:_________

47、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阔”的“阔”是表现潮*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48、本诗情景交融,请具体说明。

  四、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49、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对】

50、这首诗的主旨是_________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

  海日生残夜,___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___。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5)

——中秋节简单灯谜及答案 30句菁华

1、更上一层楼(打一三国人名):高览

2、笼中老鹰(打一三国人名):关羽

3、东坡谪官(打一物品):流苏

4、郭襄不赴英雄宴(打一成语):闭门思过

5、不弄明白不罢休(打一动物):知了

6、的卢跃檀溪(打一三国人名):马腾

7、鬓云如度香锶雪(打一成语):黑白分明

8、东征西讨(打一字):证

9、八面透风(打一俗语):气不打一处来

10、庄生晓梦,望帝春心(打一词牌名):蝶恋花

11、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

12、皓月当空(打广东市名一),

13、月光普照(打五字俗语一),

14、中秋旅游度蜜月(打成语一),

15、正大光明,2.集体观光,3.大同,4.喜相逢,5.合欢,6.花好月圆,7.软盘,8.月亮走我也走,9.重庆,10.丰收在望,11.一盘散沙,12.请光临,13.仰光,14.高明,15.大白于天下,16.高瞻远瞩,17.光临舍下,18.迎宾曲,19.喜出望外,20.明天夜里多云——

16、西安一住三星期(打一字)——谜底:醋

17、冯谖三弹铗(打一香港电影)——谜底:无间道

18、生在深山是圆家伙,死在凡间是扁家伙,放倒是个直家伙,发起威来是个弯家伙——(打一物)——谜底:扁担

19、什么东西能吃不能碰?——答:亏

20、一点一横一飘,背上背个药包包——(打一字)——谜底:方

21、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打一字)——谜底:伐

22、鸡犬不宁的“犬”字去掉一点是什么字?——答:人

23、万里沙场望不尽(打一称谓)——谜底:作战处长

24、何以掷果盈车(打一北宋人名)——谜底:潘美

25、明明一天没有吃东西,为什么我不觉得饿呢?——答:因为我不是“明明”

26、头戴尖尖帽,手执两把矛,汤朝皇帝下圣旨,赐它一件大红袍——(打一动物)——谜底:虾

27、救了田鸡饿了蛇(打一成语)——谜底:顾此失彼

28、最反常的天气——冬暖夏凉

29、黄河大合唱——摇篮曲

30、柳拂翠首携幼主(打两字)——羽樱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6)

——儿童字谜语及答案 30句菁华

1、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2、字谜:石达开——研

3、字谜:拱猪入门——阂

4、字谜:走出深闺人结识——佳

5、字谜: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6、字谜:不是冤家也碰头——硼

7、字谜:有人偷车——输

8、字谜:酿酒之后隔日香

9、字谜:半青半紫——素

10、字谜:自己——体

11、字谜:十八乘六——校

12、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拿

13、一人在内,猜一字答案是:肉

14、一口咬定,猜一字答案是:交

15、一斗米,猜一个字答案是:料

16、一加一,猜一字答案是:王

17、不夜天。(打一字)【答案】:昶

18、撇去。(打一字)【答案】:丢

19、一撇。(打一字)【答案】:厂

20、一对红。(打一字)【答案】:赫

21、画中不是田。(打一字)【答案】:十

22、言出必行。(打一字)【答案】:若

23、一人背张弓。(打一字)【答案】:夷

24、独眼龙。(打一字)【答案】:省

25、配音演员演出。(打一字)【答案】:韵

26、每人栽树五棵。(打一字)【答案】:梧

27、田里雨后长青草。(打一字)【答案】:蕾

28、大火烧到耳朵边。(打一字)【答案】:耿

29、公尺。(打一字)【答案】:来

30、请勿入口。(打一字)【答案】:囫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7)

——儿童猜谜语及答案 30句菁华

1、文 (打一成语)——谜底:失之交臂

2、拍打翅膀嗡嗡响,体积娇小向后飞。 (打一飞行动物)——谜底:蜂鸟

3、水乡面貌改,一人爱在前。 (打一字)——谜底:溪

4、匆匆上任 (打一成语)——谜底:当务之急

5、什么东西天气越热,它爬的越高?(答案:温度计)

6、为什么游泳比赛中青蛙输给了狗?(答案:青蛙用蛙泳犯规)

7、人们甘心情愿买假的东西是什么?(答案:假发,假牙)

8、最不听话的是谁?(答案:聋子)

9、什么东西晚上才生出尾巴呢?(答案:流星)

10、什么东西有五个头,但人不觉的它怪呢?(答案:手,脚)

11、什么水永远用不完?(答案:泪水)

12、书店里买不到什么书?(答案:遗书)

13、什么帽不能戴?(答案:螺帽)

14、地球上什么东西每天要走的距离最远?(答案:地球)

15、*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答案:姓善)

16、铁放到外面要生锈,那金子呢?(答案:会被偷走)

17、两个人分五个苹果,怎么分最公*?(答案:榨成果汁)

18、什么动物你打死了它,却流了你的血?(答案:蚊子)

19、两对父子去买帽子,为什么只买了三顶?(答案:三代人)

20、十人两个筐,个个抢抓忙,明知筐没底,漏掉还要装。 (打一体育运动)——谜底:打篮球

21、尚有河南未定 (打一成语)——谜底:犹豫不决

22、驼背老公公,胡须蓬蓬松,杀头不出血,烧熟满身红。 (打一动物)——谜底:虾

23、不是老人生胡子,不开药铺造丸子,一年四季皮袍子,脚上又没穿鞋子。 (打一动物)——谜底:山羊

24、什么事每人每天都必须认真地做?——答:睡觉

25、比干之死 (打一成语)——谜底:心不在焉

26、发狠 (打一成语)——谜底:为富不仁

27、吃力不讨好 (打一字)——谜底:少

28、一个大懒汉,夜间到处窜,人人都害怕,只喜偷灯油。 (打一动物)——谜底:老鼠

29、小明和小猫正玩得高兴,小猫却突然越来越小了,为什么呢?——答:小猫跑远了

30、小时兄弟多,长大各垒窝,一辈子不提婚姻事,死后还阳娶老婆。 (打一动物)——谜底:蚕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