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3 00:00:00
1、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第二十七章》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4、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5、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6、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9、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10、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11、天下殆哉,岌岌乎!——《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12、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第二十章》
13、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第十四章》
1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15、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中庸·第二十章》
16、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17、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
18、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
19、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2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2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篇》
22、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2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2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成公四年》
25、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26、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27、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28、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中庸·第二十六章》
29、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篇》
儒家名句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儒家名句 30句菁华(扩展1)
——儒家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3、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4、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篇》
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篇》
7、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三年》
8、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篇》
9、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10、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篇》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12、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14、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15、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16、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篇》
17、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篇》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19、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第十九章》
20、近者说,远者来。——《论语·子路篇》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22、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2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2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26、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第十七章》
27、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隐公三年》
28、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中庸·第十章》
29、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中庸·第二十一章》
30、当仁,不让于师。
3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2、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3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5、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3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9、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为*矣。
42、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4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4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5、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46、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4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4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9、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5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儒家名句 30句菁华(扩展2)
——儒家的经典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1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1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16、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9、吾日三省吾身。
2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7、人皆可以为尧舜。
28、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0、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1、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3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33、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34、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35、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36、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3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38、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4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儒家名句 30句菁华(扩展3)
——儒家语录一百句 30句菁华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2、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6、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7、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8、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9、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10、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13、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8、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23、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2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2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2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29、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30、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儒家名句 30句菁华(扩展4)
——儒家经典名言 60句菁华
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2、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3、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5、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大学》
6、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7、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1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1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1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2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2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2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2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26、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2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9、过,则匆惮改。
30、不迁怒,不二过。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
3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语·礼制》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3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3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8、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4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41、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阴阳义》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42、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43、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潜夫论、浮侈》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凶险来自安全。
4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宋、苏轼《策别安万民》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45、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48、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申鉴·杂言上》
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50、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51、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明·海瑞《治安疏》
52、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53、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5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5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大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56、《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5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5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6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儒家名句 30句菁华(扩展5)
——儒家经典名言 50句菁华
1、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3、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大学》
4、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7、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8、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
9、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10、吾日三省吾身。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17、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1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2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23、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24、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2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0、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31、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32、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33、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诗表达志向,歌抒*怀。
34、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清.袁牧《读书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35、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36、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37、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38、《论语》
39、《大学》
40、《孝经》
41、《弟子规》
42、《心经》
4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4、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4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大意: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4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4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4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50、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大意: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儒家名句 30句菁华(扩展6)
——儒家经典语录 50句菁华
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3、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6、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8、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19、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语·礼制》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20、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论语·子罕》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2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4、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25、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
2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28、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大学》
29、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30、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
31、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32、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
3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34、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35、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
36、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37、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周易》
3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3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2、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论语》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45、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47、*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左传》
48、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49、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大学》
5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诗经》
儒家名句 30句菁华(扩展7)
——儒家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2、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6、礼之用,和为贵。——摘《论语》
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论语》
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论语》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论语》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论语》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论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论语》
1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论语》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
1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论语》
16、道不同,不相为谋。
1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8、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1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1、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5、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2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为*矣。
3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3、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34、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3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40、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儒家名句 30句菁华(扩展8)
——儒家思想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2、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4、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5、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6、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
8、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
9、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10、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11、《老子》
12、《三字经》
13、《金刚经》
14、孔子:
15、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申鉴·杂言上》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17、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18、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19、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20、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2、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2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
24、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2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2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8、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29、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3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32、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3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35、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3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3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8、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3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40、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儒家经典名言 60句菁华儒家经典名言 50句菁华儒家名言名句 50句菁华儒家经典语录 50句菁华儒家经典句子 40句菁华儒家的经典名言名句 40句菁华儒家思想经典语录 40句菁华2021经典名句 30句菁华中秋名句 30句菁华中秋的名句 30句菁华中考名言名句 30句菁华书籍名言名句 30句菁华交友名句 30句菁华人在路上名句 30句菁华伤心的名句 30句菁华伤感名句大全 30句菁华伤感名句 30句菁华伤感诗词名句 30句菁华佛教经典名句 30句菁华但丁名句 30句菁华佛经名句 30句菁华佛法名句 30句菁华佳节思亲名句 30句菁华信任名言名句 30句菁华信心名句 30句菁华保险名言名句 30句菁华儒家语录一百句 30句菁华关于酒名句 30句菁华关于鸟名句 30句菁华
唯美心情说说 100句菁华大学生军训口号 100句菁华分享的经典名言 60句菁华给自己的照片配一句话 60句菁华营销团队的口号 60句菁华表白的话感人的 60句菁华2020年经典美好的早安祝福语语录摘录 50句菁华优美的元旦微信祝福语摘录 50句菁华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50句菁华周五早安问候语 50句菁华孤独的诗句 50句菁华常用爱情伤感语句摘录 50句菁华微信朋友圈母亲节祝福语 50句菁华新年四字成语祝福语 50句菁华母亲节跟妈妈说的话 50句菁华爱情句子 50句菁华简单的爱情文艺句子 50句菁华简洁的qq空间悲伤签名摘录 50句菁华
高质量男生朋友圈短文案 50句菁华鼓励孩子学习的话 50句菁华2022年伤感微信个性签名以上 40句菁华qq爱情名人名言 40句菁华个性签名伤感男生 40句菁华为高三考生加油鼓励的句子 40句菁华元宵节送汤圆祝福语 40句菁华励志优美句子 40句菁华名人传好词好句 40句菁华安全隐患警示标语 40句菁华形容有魅力的句子 40句菁华春天踏春的说说句子 40句菁华爱国的格言和古诗句 40句菁华自然的优美语段 40句菁华食堂的宣传标语 40句菁华100句正能量句子 30句菁华2019悲情伤感的qq签名大全 30句菁华2020年欢乐儿童节祝福语短信大集合 3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