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关于道教的句子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人之生死大关,只一炁也。有炁则生,无炁则死。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4、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5、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2、有道无术,独善其身;有术无道,害人害己;以道御术,兼济天下。

13、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14、天地同一炁,彼此感而通。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

1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6、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17、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1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2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2、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2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4、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25、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26、名在无极不可名,名在太极则可名。

2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8、修道者,贵乎恒于正道,尤贵乎恒行于正道。

29、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3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1、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32、修道者,当未了道,必先正己,既已了道,又须正人。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3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6、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3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8、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3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0、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


关于道教的句子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关于道教的句子 40句菁华(扩展1)

——道教关于的哲学语句 40句菁华

1、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4、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5、神住则精凝。精凝则气归,气归则丹结。

6、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7、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1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11、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举世但言衰老者,不可修。我则曰:有此一口气在,皆可为之。

14、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1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6、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17、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0、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是与俗俪走,而内行无绳。

21、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旁,不可以立。

22、小春天气暖风赊,日照江南处士家,催得腊梅先进蕊,素心人对素心花。

2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4、凡人有呼吸,则有生死;无了呼吸,即无生死。

25、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2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27、超俗拔萃之德不能立功于未至之时。

28、仙道以精、霖、神三元为正药。以炼三合一,喻名炼药。

29、养形必先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30、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

3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32、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

33、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34、世事千般俱不真,俗缘恩爱最伤身,一刀两断无牵扯,解脱场中作个人。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3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8、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3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关于道教的句子 40句菁华(扩展2)

——道教著名句子 40句菁华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3、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火烹炼,使气周流于一身。气满神壮,结成大丹。非特长生益寿,若功行兼修,可达圣位。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5、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

6、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7、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13、神气须如夜气清,从来至乐在无声,幻中真处真中幻,且向银盆弄化生。

1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5、修真之道,一得永得。

1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7、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

18、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1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1、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2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修道要济世度人,但又不乱发慈悲。

24、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25、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

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8、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

29、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30、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31、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32、但悟万悟,屡假自心证,欲自遣性自停,命自住,丹自结,仙自做,他人不能替得。

3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4、常道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顺道而成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35、善火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36、人道顺施,仙道逆取,取药于坎。而造丹于离也。

3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8、上为下效,君行臣基。

3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关于道教的句子 40句菁华(扩展3)

——道教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资生资始总阴阳,无极能开太极光,心镜勤磨明似月,大千一粟任昂藏。

4、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

5、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8、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0、修真之道,全是盗天地虚无之气,窃阴阳造化之权。

11、大川不能促其涯,以适速济之情;五岳不能削其峻,以副陟者之欲。

12、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1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人方寸之中,丝毫尘埃容不得,稍有尘埃在内,便有无穷人心生出。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17、不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0、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21、乐之为道,总在能顺。致乐之道,总在能顺时而动。

22、小春天气暖风赊,日照江南处士家,催得腊梅先进蕊,素心人对素心花。

2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4、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

2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6、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2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0、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31、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3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关于道教的句子 40句菁华(扩展4)

——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40句菁华

1、丹道以炼己为始,以温养为终。

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3、不务修德,而求非望之福,非愚而何?

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6、道之费隐不可道,道之发见则可道。

7、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8、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0、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

11、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12、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

13、名在无极不可名,名在太极则可名。

14、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穑不可废。

15、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1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8、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

1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0、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

2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8、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6、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3